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火灾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現世報(二)

    来源期刊:《同安》 第104期  作者:陳仲修 出版时间:2008-10-01
    关键字: 昌隆广东店 火灾 女婢

    一家「新世界乐园」,内部设有电影院,正音班(京戏),歌仔戏,文明戏(话剧)以及小吃街…等等,可称包罗万象,轰动一时。有一天;该乐园的「正音班」正在上演「全本貍猫换太子」,李家夫妇带着一个儿子前往观赏,出门时顺手把后门锁上,留下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婢在家。晚上九时左右,乐园里的正音班,正演至「换太子」的「火烧碧云宫」那段精采的节目时,在那锣鼓喧天的情景之下,李家夫妇正全神贯注在那剧情之中,万无想到自己家中同时也在发生火灾,实可说是巧合奇事!当晚李家后面「灶脚」(厨房

  • 文章記奉化松岙順德堂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2期  作者:裘時晋 出版时间:1975-04-01
    关键字: 顺德堂 奉化 财物 火灾

    卓公觉如此大量财物盗贼岂肯放弃,预料必来追究无疑,因防未来对策以防不测,乃与其夫人商议设法将自身全体皮膺用油烫成疮泡,忍受痛苦卧在床上,以俟海盗来问时应付。未及半月海盗果来提取,见所埋财物已无所存,便探问夜间捕鱼卓公追查,卓公夫人谓公全身疮毒起泡,已有数月卧在床上寸步难行,何能起床捕鱼,海盗闻此无可奈何,即再追究,于海盗本身亦不利,只得负负而去。顺德堂所建房屋甚为宏大,并置有千工床乙张,所建房屋后遭火灾全部被毁,而千工床并被烧毁;灾后悉建房屋,屋宇仍甚宽大

  • 文章民国二十年代赣州三次火灾追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1期  作者:蕭漢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赣州地区 八镜台火灾 木匠街大火灾 台湾火警

    雩都 萧汉近年台湾火警频传,尤以今年为甚,每次火灾,都造成重大损失。失火原因,有的是电线或瓦斯走火,有的是物料处理不当,亦有少数人为纵火。在民国二十年代的大陆城市,这种情形是很少发生的,笔者童年曾在赣南第一大城市的赣州前后住了七年,七年之中,祇发生三次火灾,(军事上除外)兹追记如下:一、八境台火灾「三山五岭八张台,十个铜钱买得来。」这是以旧时赣州城厢内外地名街道掇编而成的两句顺口溜,八境台即八张台中的一台,牠原是北门城楼,楼高两层,杉木青砖结构,高距赣江

  • 文章重慶較場壩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06期  作者:張鏞 出版时间:1971-06-01
    关键字: 较场坝 火灾 地摊 小吃摊 金钱板

    抗战期间,在重庆住居过的人,都知道较场口而不知道较场坝,即是在民国十五、六年以后,出生于重庆的本地人,可能也不知道较场坝在什么地方。其实较场口只是较场坝前面的路口而已。故名较场口,眞正的较场坝是在鼎新街一带。民国以前的较场坝,是政府练武比武的地方,较场坝上首,即鼎新街的尽头,以前叫演武厅,民国初年改为川剧大舞台。大约民国八、九年时,较场发生一次大火灾,把整个较场烧个全光,以后重新兴建之后,各条街街道改建宽大、较场坝改为鼎新街,以致较场坝、演武厅等地

  • 文章記重慶藥材幫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104期  作者:張 鏞 出版时间:1971-04-01
    关键字: 药材帮 山广药材 城墙边 三牌坊 火灾 重庆

    民国十三年储奇门城外竹棚、木屋发生一场大火灾,由城外燃烧到城内,把储奇门三牌坊一带的药材行栈,烧个全光,古岗三栈无一幸存。接着政府开辟马路,拓宽路面,折除房屋,使广东人在重庆经营多年的药材业务,几乎完全结束;从那时起,四川药材外销的业务,多已改由川人经营。重庆药材商人的组织,最初系神会性质,统称为药材帮,内分川帮、广帮两派。制药材的工人,最初亦系神会组织,也分川、广两派。民国十三年,药材商人组织「重庆市药材帮公会」,以后改为「重庆市药材商业同业公会」。而工人

  • 文章城牆·陰塔·天一樓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5期  作者:烏石山人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菩萨会 扩建城垣 观音坐莲 观音挂珠 地下建造 破坏风水 天一生水 避免火灾 朱熹逸闻

    之建造用意,笔者推测必系破坏风水无疑,否则塔之建造均向上空而建,为何此塔则向地下而建?二、天一楼:此一古蹟非六十岁以上之鄕亲恐未曾瞻仰过,相传南宋时之某知府颇通堪舆之术,坐在府衙大堂向南观望,即有东西两塔犹似一对腊烛陈于府衙之前,认为城内必有祝融之灾,于是察校地形,决定在府衙大堂前院造一建物以制之,此一建物即名曰「天一楼」,取「天一生水」之义可避火灾。该建物于大堂前院左右各筑墩台一座,高约四五公尺,两墩台之上各建亭阁,两墩之间以建有屋檐之陆桥相通,天一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