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涵义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八桂」涵义与广西关系探索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2期  作者:盧國富 出版时间:2001-04-10
    关键字: 八桂涵义 历史渊源 八桂堂

    八桂」二字,一般人都知道是泛指广西的代名词,但要正确解释它的涵义和出处,恐怕没有几人能够说得淸楚,因此,大家对八桂二字的认知都是人云亦云,不求甚解,也很难觅得其解。笔者曾从辞源里找到几则有关八桂二字的释义,内容虽嫌简略,但很有参考价値,特摘录提供大家硏究,希望借此破解大家对于「八桂」与广西关系的迷罔与困惑。山海经说:「桂林八树,在贲隅东。」郭璞解释说:「八树成林,言其大也。贲隅音番禺。」庾信诗云:「南中有八桂,繁华无四时。」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苍苍森

  • 文章發揚重慶精神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3期  作者:華生 出版时间:1972-11-01
    关键字: 重庆精神 艺文志 简介 涵义 抗战

    对日抗战之终于获得最后胜利的争取,亦有赖于我们今日在台北克服万难,自求多福!任何横逆之来,均不足畏,祗要我们能『庄敬自强』,发奋为雄,就没有人可以打倒我们。发扬重庆精神,即属庄敬自强之道,但必须认淸一㸃的是:发扬重庆精神,不能光喊口号就算!」如上应先生的说明,可谓深切而沈痛。但我们以为要阐释重庆精神的涵义,还有两㸃値得提出来补充:一是坚忍不拔的精神;一是竭诚报国的精神。抗战期中,日本军阀为打击我民心士气,利用其优势空军,到处狂炸,而尤集中于陪都所在地之重庆。自

  • 文章說「二」與「兩」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4卷 第1期  作者:徐公超  出版时间:1992-03-01
    关键字: “二”“两”研究 历史来源 涵义用法

    后世以「两」代替「」,「」字遂废而不用。现代一般人已不认识这个古老的「」字了。就现代的用法来看,「二」与「两」在涵义上的基本不同之点,是「二」既可表「基数」又可表「序数」。「两」却只能表「基数」。如用英文来比较,就更容易明白了——「二」含有two与second的双重意义,「两」只相当于two。所以二者只有在同表「基数」two的时候,才可以相互通用。如:「二人」、「二年」、「二足」、「一石二鸟」、「二年生植物」……一类词语中的「二」字,都可用「两」字来代换。但

  • 文章《古吴春秋》——吴文化的槪念和涵义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7期  作者:朱海容  出版时间:1992-11-20
    关键字: 古吴春秋 吴文化 槪念 涵义

    「文化」這個詞的槪念,通常有廣義、狹義兩種解釋。廣義指: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人類社會的精神財富的總和。那麽吳文化的槪念是什麽呢?在「文化」上冠以吳字,文化這個詞就有了屬性、特性和範圍。故而必須把吳文化的根基和背景搞清楚,必須弄清三方面問題。⒈「吳」的由來。史載:吳來自句吳也。《吳氏大宗譜》載:「吳地、吳姓、吳文皆源句吳也。這和考古學家:以無錫的幾何印紋硬陶爲代表,是吳文化的發祥地」。(一九八二南博物院《集刋》四)的立論是完全一致的...

  • 文章蔣公嘉言錄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2期  出版时间:1988-07-01
    关键字: 蒋介石 人物言论 科学的群众时代 涵义解析

    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究竟是一个什么时代呢?简单扼要的说明他主要的特性,我可以把他定下一个名词,叫做「科学的羣众时代」 。所谓「科学的羣众时代」,包括两个涵义:一是羣众的,就是说羣众本位的时代;二是科学的,就是说科学精神的时代。为什么我说现在是羣众时代呢?现代和前代的不同,就是各个民族中间,已经不是以部分的表面的力量相竞争,而是以整个的全民的力量相竞争,所以一切事业的进退成败,要以能不能增进羣众实力和发动羣众力量为断,要以能不能适应羣众需要和唤起羣众协力为

  • 文章生平四聞『恭喜』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張文德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恭喜的涵义 往事回忆 学校教育 家庭情况 回乡探亲

    一「恭喜」是向對方道賀的話,雖然一般人對「恭喜」耳熟能詳,且能運用裕如,但深入探討,「恭喜」二字,它涵有祝福、鼓勵、獎勉、期許的多重意義。同時「恭喜」在運用方面,槪分兩大範疇。第一類是用於家有喜慶,如婚姻嫁娶,生兒育女,考試錄取,競賽獲勝,晉級升職,以及高票當選……等,凡屬親友,莫不以「恭喜」表達祝賀的心意。第二類用之於過年過節,欣逢嘉年令節,尤其我國農曆春節,行之數千年,自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均在過年之中,在此期間,凡屬親友,鄰里鄕黨甚至識與不識,途中相...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