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沈光文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有關旅臺鄕先賢沈公光文記述㈢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6期  出版时间:1976-07-01
    关键字: 沈光文 先贤 台湾 郑成功

    沈光文:字文开,号斯庵,浙江鄞县人。十九岁中副榜。以明经贡太学。崇祯十七年(西元一六四四)北都沦陷。福王即位于南京。他以明经在南都。淸兵临长江。福王不守。南都继陷。沈氏参加起义兵。共请鲁王监国。移兵绍兴。授太常寺博士。并参与画江之师。隆武二年。(西元一六四六)画江之师崩溃。浮海至长垣(马祖)。永历元年。(西元一六四七)沈氏奉命再参与琅江诸军事。晋为工部郞中。二年鲁王舟师溃北。沈氏仓卒追随。不久。遂和光禄寺卿陈士京同留厦门。淸帅李率泰为招徕故国遗臣。闻其名

  • 文章鄕先賢沈公光文之家學與師傳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7期  作者:盛成 出版时间:1976-08-01
    关键字: 沈光文 家学 师傅 诗句

    郑氏侵台之蓝图;草本杂记一卷,流寓考一卷,台湾赋一卷,文开诗文集三卷,均佚。邑人全祖望曾访而刋之,志台湾者,多取资焉。淸之中叶,范咸修府志,曾将斯庵诗文册削增改,收入文艺,将台湾舆地图考与台湾赋,杂揉合一,加以施琅大捷疏,伪作沈光文之平台湾序,列在骈文,不偸不类流传后世。又有东吟社序,署为太常寺少卿沈光文作,其内容之删削增改,自不待言。斯庵身居海外,虽如舜水,而台湾陷于淸,其命运正如梨洲。季麒光题其杂记诗云:从来台湾无人也,斯庵来而始有人矣;台湾无文也,斯庵

  • 文章鄕先賢沈公光文之家學與師傳㈢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9期  作者:盛成 出版时间:1976-10-01
    关键字: 沈光文 家学 师傅 学者 学习

    沈光文先生,出入诸世家,所知当代吏事,必既详且眞。光文先生,当从钱氏学,明太祖时,其远祖安,通伏氏尙书,安曾孙奂,正统元年进士、方伯奂子瓒,瓒孙凤午,凤午子若赓,若选。若赓为临江太守,以选妃事触怒神宗,为张居正所陷,系狱四十七年,三子皆受经狱中。若赓弟若选,诸生,以父凤午病,探藕池中,以致终身挛疾,里以孝闻。若选子启忠,曾执经于邹元标之门。光文先生,当从若选及其子启忠学,而得孝廉明经。钱氏一门,皆以孝友称。甬上易学最盛。丰氏传申公易,戴氏、傅氏、洪氏、王氏、倪

  • 文章有關旅臺鄕先賢沈公光文記述㈡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5期  出版时间:1976-06-01
    关键字: 沈光文 诗文 感怀 诗集

    本(台南)县文学,始目沈光文。光文字文开号斯庵,浙之鄞县人。明副榜,由工部郞晋太仆寺少卿。以永历六年(顺治九年,西元一六五二年),先郑延平来台。后卒于诸罗,葬于善化里东保(今善化鎭坐驾里)。渠不仅开本县文学之端,亦即肇启本省文学之第一人。正如诸罗县知县季麟光题沈斯庵杂记诗所云;「从来台湾无人也,斯庵来始有人矣。台湾无文也。斯庵来始有文矣。」或连雅堂台湾通史艺文志所云;「台湾三百年间,以文学鸣海上者代不数睹,郑氏之时太仆寺卿沈光文,始以诗鸣。」又道光四年

  • 文章紀念旅臺前輩鄕賢沈太僕斯庵先生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8期  作者:行舟 出版时间:1975-10-31
    关键字: 沈光文 修葺 生平 悼念 墓碑

    十月十五日本會第八次理事會中,周國漢同鄕提一「爲明故鄕賢沈太僕墓提請修葺,增加碑文歲時祭掃以崇敎化而光桑梓」之建議。先錄其說明如下:「查明故鄕賢鄞縣沈太僕斯庵,於明末流庽臺灣,實在鄭成功據臺以前,授徒結社,實爲臺灣文化之前驅,功不可沒。一生行蹟散見於臺灣文獻者至夥,道德文章,燦若日星。吾甬人向以貨殖馳名宇內,爲國人所稱道,對於文化人士,孤臣孼子,勁節高標,似應倍加珍惜,予以表揚,不宜任其湮滅於草莽間。爲特提請貴會會同敎育部、臺灣省文獻協會、觀光局派員邀同...

  • 文章臺灣地方士紳對鄉先賢沈公光文之崇拜與紀念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8期  作者:盧嘉興 出版时间:1976-09-01
    关键字: 沈光文 诗文 纪念 祭文

    编者按:有关我甬旅台先贤明太仆寺少卿沈公光文之记述,本刋已迭有刋载。兹据善化洪调水先生寄来嘉卢兴君撰「倡祭台湾先贤沈光文的苏东岳」一文,记述台湾地方士绅对沈公之崇拜与纪念经过甚为详尽,尤以日据时期在日人极力消灭殖民地民族意识之统治下,追念先贤,缅怀祖国文化,实属难得。兹摘录部份原文,供关心沈公鄕长们之参考。道光四年(西元一八二四),邓安传创立文开书院于鹿港,经撰「劝建文开书院引」,曾记:「以海外文敎肇自寓贤鄞县沈斯庵,太仆光文字文开者,爰借其字定书院名

  • 文章《認識台灣》課本應注重「根本」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3卷 第6期  作者:吳相湘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认识台湾》 课本 历史 沈光文 文化弘扬

    的古人类与文化关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一万余年前,清流漳州人类化石与台湾左镇人化石的体质形态基本相同,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征,即两者有共同起源。至于文字记载,中国、荷兰、日本学者早已认为西历二三〇年即「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派兵遣将浮海至「夷洲」即是台湾已无疑义。其后这批连队返回大陆,丹阳太守沈莹由他们口述见闻而撰成《临海水土志》,留下世界上有关台湾情况最早的记述。至宋代有关汉人在台湾地区的活动,更有明显记载。《台海丛刊》中即有关系史料可供参考。沈光文

  • 文章为台湾文学开先河宁波人:沈光文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6期  作者:鄭孝穎 出版时间:1995-06-10
    关键字: 台湾同乡 浙江文人 沈光文 文化建设

    台湾孤悬海外,在昔被视为蛮荒烟瘴之岛,往者史籍虽曾记载汉人早已登临斯土,但开发入垦,则始于明末,自是风气大开,而近世传统文化亦渐次孕育滋长,并奠其基础焉。诸罗县令季麒光在题「沈斯庵杂记」的序文中,有云:「从来台湾无人者,斯庵来,而始有人矣;台湾无文者,斯庵来,而始有文焉。」故言近世台湾文敎开拓者,当首推沈光文先生。沈光文(一六一三—一六八八前后),字文开,号斯庵,浙江宁波人。明国子监太学生,少时饱读经书,擅诗文。明福王弘光二年,官至工部郞。后桂王由榔立于

  • 文章謁沈公碑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21期  作者:洪冰如 出版时间:1978-08-01
    关键字: 沈光文 太仆寺 碑刻 词赋

    太仆碑亭何处寻 溜湾郊外竹围森庭阶碧草自春色 苑树黄鹂空好音大武层峯靑欲滴 潭埔盆景绿如淋诸罗山市开新咏 湾里溪街避世沈百首遗诗哀国难两篇台赋灿文林囘天未竟蟠龙堀 凭吊英豪涙满襟(注解)明太仆寺少卿沈光文归宿处纪念碑亭。在善化鎭坐驾里大竹围,树木繁茂之处。一进碑境亭内,即有「庭阶碧草自春色,苑树黄鹂空好音」之感触。远望东方,大武地方层峯接天,靑翠欲滴。囘首俯瞰潭埔。盆地洋洋十余里,绿野如波流动。潭埔西岸,沈公敎学处在焉。按潭埔是旧湾里溪流迹。溪南沃野

  • 文章鄕先賢沈公光文之家學與師傳㈡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8期  作者:盛成 出版时间:1976-09-01
    关键字: 沈光文 史料 家谱 家学 家法

    沈氏家系图㈡沈氏之师传浙东人士,自明万历以后,受沈一贯党锢之影响,为士林所不齿;沈端宪之子孙,受沈文恭之影响,更为直接,自为淸议所不容。沈光文先生,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癸丑(依东吟社序康熙二十四年乙丑,题时年七十有四,又据全氏所记甬上诸人之年龄,皆以生年为一岁推之),为西元一六一三年。此时,其族曾祖沈一贯,自万历三十四年始,罢职家居,四十四年始去世。时先生已四岁。天启间,党锢最烈,魏忠贤当国,淸流次第被戮辱,东林党人追本窥源,祸始于一贯,俑始作于浙东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