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求学历程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平平凡凡七十六年㈧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82期  作者:陳廣沅 出版时间:1976-08-10
    关键字: 求学历程 学堂 童年往事

    現在回想起來那幾年的訓練完全是用的記憶力和模仿力,至於創造性的作文和作詩都沒有敎過。當時聽說鎭立小學裏不要背書而講書,又有什麽算術英文博物。我來往新街小學門前過,就開始注意那門前的情形。它坐南朝北,在電報局對門。門邊掛了一塊長牌,白底黑字,寫的是「江都縣仙女鎭小學堂」,門兩旁有兩塊四方虎頭牌,左面牌上寫的「學堂重地」,右面牌上寫的「閒人莫進」。我看得很有興趣,有轉學之意。現在母親叫寫信,如何寫法?四書五經上沒有說,先生亦沒有講!無法寫,先向母親討幾個錢到...

  • 文章眞心謝謝這份贈與的善意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86期  作者:劉浩凌 出版时间:1999-10-01
    关键字: 奖学金 获奖感言 求学历程

    這不知道算不算我第一次領到奬學金?記得有的印象,是在小學的時候,若是在班上考前三名的話,父母都會給我五〇〇元做奬金,在小的時候,五〇〇元算是一筆很大的數目,因此領到的時候都會很高興的把他拿去買一些平常所買不起的東西。不過上了國中後,父母大槪認爲平常給了零用錢,所以這份奬金就可以省著了。我的第一份奬學金就到此爲止,而高中就更不用說了。有點對不起父母的,似乎就是沒再考上前三名,之後第二次對奬學金的印象,則是在剛要升大學的時候。或許不該說是剛要升大學的時候,因...

  • 文章我所經歷的軍事教育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徐啟明 陳存恭 出版时间:1995-10-10
    关键字: 人物事迹 从军经历 求学历程

    一 家世與家鄕我家原籍廣東省惠州淡水,道光末年,五世祖聲眞公負販至廣西省永福縣寨沙(今廣西省榴江縣),見其地肥美可耕,有甚多同鄕在此墾殖,遂亦落籍務農,如今,其後裔三大房約千餘人,爲寨沙巨族。據鄕中前輩云,來自廣東之移民——即客家係經過一段頗長時期之艱苦奮鬥始能蕃衍於寨沙一帶,當地土人原甚多,有苗、傜、僮和敞人(實係說敞話的漢人),客人漸多後即遭土人排斥,引起土客之爭,咸豐年間械鬥甚烈,客人幾被消滅,後來反將土人逐入山中,至今客人在寨沙約佔百分之七、八十...

  • 文章我國第一位國家文學博士羅錦堂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8、59期  作者:吳月蕙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罗锦堂 求学历程 校园往事 学术成就

    羅錦堂,甘肅隴西人,民國十八年生,民國三十七年於隴西中學畢業後,以成績優異,被保送入上海復旦大學,後轉入國立臺灣大學,就讀中文系,臺大畢業後,繼又考入臺大文科研究所,得碩士學位,隨後又考入現在的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班,民國五十年,由教育部組織博士學位評定會,聘請當時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主考。經過三小時的口試後,秘密投票,決定授予中華民國第一屆國家文學博士。嗣後分別擔任過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副教授、香港大學講師、德國漢...

  • 文章平平凡凡七十六年(十一)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85期  作者:陳廣沅  出版时间:1977-02-10
    关键字: 仙女镇 亲友事迹 求学历程 区域发展

    我們在仙女鎭有幾家親戚,旋家是我大伯母的娘家,前已說過。另外在我上學的沿路有一個染坊巷,巷裏住了一家姓郭的,那是我姑母家,姑父母早故,有個表兄叫郭漱岑。他的祖父和我的祖父都喜歡畫山水。我下學天早時嘗到郭家去看看表兄表嫂,他們住的房子甚大,有一個房客姓沈,是一個畫家,他畫的罌粟花細巧逼眞,而以畫人家祖先的容相爲生。這位表兄家以後同我家發生好多關係。我的姑母除生此表兄外,還有一位表姊嫁給一位姓潘的,住在萬壽宮廣場左近,我也常到他家頑。他們家有一位子弟叫潘桐蓀...

  • 文章張繼龍鄕長自學有成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1期  作者:于殿喬  出版时间:1995-03-01
    关键字: 张继龙 人物事迹 求学历程

    張繼龍先生,世居連雲港市新浦鎭,童年不幸,父親赴華北經商,竟告失蹤。雖經請人向各處打聽,均毫無消息。時一姐一妹和他三人,均在幼小,家中生活,全賴母親一人,以女紅維持,艱苦可知。張先生初入新浦普愛小學,繼入東海縣立中學,因知家世坎坷,必須自立自强,在學成績,均能品學兼優,名列前茅。民國三十八年,政府撤退,張先生時年十九歲。茫茫人海,不知何去何從,隨與逃亡人潮一齊到了上海,巧遇幾位同學,獲悉有一只大江輪船,即將開往台灣,乃與負責人商議,船長見是幾個青年學生,...

  • 文章我所認識的張興渠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0卷 第3、4期  作者:封奇蒼  出版时间:2008-12-01
    关键字: 张兴渠 人物事迹 求学历程

    一九四七年的暑期,我由徐中(初中)畢業,從家鄕的連雲,捧著赤熱的心花,嚮往著江南,準備投考理想的高中,繼續我的求學里程。爲了節省費用,由連雲海路出發,船行二十四小時抵達上海,隨即轉往鎭江,投住在一位同鄕的世伯家。因住處寬敞,常有投考學校的同鄕年輕朋友,到我的臨時客寓走訪,交換一些投考意見。其時適有一位小學同學張興渠兄來訪,我們幾經晤面,似覺個性相近,氣味相投,便逐漸結爲好友。時日不久,我們都在鎭江考取了高中,我讀京江,他讀新蘇,兩校相距不遠,因之過從較密...

  • 文章晚清時墟溝的秀才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張樹莊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区域秀才 人物事迹 求学历程

    墟溝一帶原來是一座小漁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漁民、農民、石匠最多,但讀書人甚少。直至清代中期,地方經濟有所發展,人口漸多。墟溝的董、王、邵,西墅的李、吳、陳,連島的顧、江、武等大姓開始重視起讀書來,尤其是受到近在咫尺的新縣、范庄等地讀書人的影響,不少人家請來塾師,在家辦起私塾,或出外拜師求學,一時讀書上進蔚然成風。墟溝一帶最早的秀才是清嘉慶十四年(一八〇九年)考中童生的吳潤齋、吳昌慶父子。吳氏原是贛榆人,後由青口搬遷西墅,後又搬到墟溝院前。吳潤齋字潤之...

  • 文章追憶青小學習生活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0卷 第1、2期  作者:張啓天  出版时间:2008-06-01
    关键字: 青云小学 求学历程 人物事迹

    青小,全稱灌雲縣立青雲初級小學。我在這所學校接受了人生的啓蒙教育。可惜的是,剛上二年級,萬惡的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便伸到我的家鄕,學校被迫停辦;失學後又幾次逃難在外。可就是這不到兩年的學習生活,在我童年的記憶中,留下極深的印象。課本內容豐富多彩。《萬里長城》:「萬里長城萬里長,西起甘肅嘉略關,東至山海是關防,屈折蜿蜒要隘多,千百萬軍也能擋。今日進化非昔比,科學萬能放光芒。二千年前大建築,但爲民族顯力量。」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足以自豪。《蘇武牧羊》:「蘇武...

  • 文章平平凡凡七十六年㈥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80期  作者:陳廣沅 出版时间:1976-04-10
    关键字: 求学历程 人物事迹 大禹治水 历史典故

    很少在家吃飯,在家吃時,中午有獅子頭、煨鷄、靑菜豆腐,或有時鮮菜如靑椒炒毛豆、淸燉鰣魚之類,都是母親親自下厨,親自上街選買,忙得很。晚上如在家吃飯就叫我在三閘橋頭買兩個銅板(即廿文)的紅燒牛肉。牛肉老板挑好的切成薄片,用荷葉包好回家;並順便在隔鄰一家大醬坊買四兩高粱酒。吃酒時,父親的話就多了,我祗記得他叫我學吃酒,我吃了一口麻舌頭,不願吃。他說男孩子要能喝酒纔能應酬交朋友。他如不出門就在家裏畫山水,我在旁邊看着。畫不完擱着又出去了。母親說,他出去替人看病...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