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间民俗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龍騰虎躍新春樂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7期  作者:殷新波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彩灯艺术 民间民俗 历史形式 彩灯民俗简介 罗湖水龙等

    临川 殷新波自古以来,位于赣东大地的临川,便有「才子之鄕」的美誉。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先后孕育了诸如晏殊、晏几道、王安石、汤显祖等一大批文坛泰斗。除此之外,临川的民间灯彩艺术也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临川的灯彩艺术最初是由秋季迎神赛会上开展的各种民间艺术活动演变而来,以后发展至春节期间开展各种灯彩艺术活动。到了唐代,临川的竹制和纸扎工艺曾风靡一时,产品一度畅销全国。临川的灯彩艺术便与这些竹制和纸扎工艺有着密切的联系。春节即将来临,临川城鄕的几十个民间灯彩

  • 文章「作大福」廣東大埔的嘉年華會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1期  作者:藍志新 出版时间:2015-03-01
    关键字: 保生大帝 民间信仰 民俗习惯

    总理,总理有两位:一为常务总理,由吴、蓝、罗三大姓绅士人物轮流担任。另一位为管事总理,由各姓知名人士报名参选,由近三届常务总理票决。新管事总理接任后立刻举行迎神、祭神盛典,各族族长均应参加陪祭。事后发函南洋、上海等地同乡会。共襄「作大福」盛举。2.九月初十,在鸦鹊坪(现今美食街头)开始搭木戏台(六根大木柱、离地八尺,横梁上铺上木板而成舞台,顶上盖以帆布,布棚下有四盏德国制的猪心形汽灯,未有汽灯前用花生油锅,作为照明。民国卅年现代化保生大帝纪念堂落成,上层为

  • 文章国家观念系于民俗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遜之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传统民俗 民间技艺 国家观念

    有着爱国更爱乡的启示,实在应该力图发扬,但由于电影和电视的强烈争霸战,在强势的冲击下,越来越式微,几乎要没落下去了!若不及时伸出援手,加劲挽救,恐怕会逐渐化为历史名词了!除了文化与艺术双方面赶快拿出紧急措施,最重要的还是要社会大众来支持。二、刺绣:刺绣在中国一直象征著民族的光辉色彩,上古自帝王的龙袍到庙宇中佛像穿戴,神桌的桌裙,民俗故事的八仙,甚于民间的花轿,常用的锦缎被面等,都离不开这项古老绝活。刺绣不仅在能巧,且贵在神妙,经过结子、舖绒、盘金、穿纱诸名目

  • 文章五保公傳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8期  作者:劉光沛 出版时间:2002-05-01
    关键字: 五保公 民间传奇 客家民俗 民俗缘起

    雩都 刘光沛一道不可多得的客家民俗风景线雩都县禾丰、新陂、利村、铁山珑等鄕鎭流传着「五保公的传说」。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中的「五保」是个少年,人小胆大机智幽默而且颇具神通,祈福于人消灾解难。几百年来信奉者越来越多,人数已达数万;影响范围之广除附近的六县十八鄕外还波及到港澳台一些同胞。每年农历八月二十日,是「五保」诞辰纪念日,禾丰鎭黎邦曾氏祠堂和新陂鄕义屋丁氏祠堂人涌如潮,香火袅绕爆竹震天价响。尤其是黎邦曾氏族人早十来天便请来戏班唱大戏,各家各户

  • 文章溫州黃楊木雕淺說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3期  作者:張懷宇 出版时间:1994-06-01
    关键字: 黄杨木雕 起源 民俗 民间艺术

    了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加强了黄杨木雕的研究。许多黄杨木雕厂在各地创建,出现了以中国工艺美术家叶润周为代的一批名家高手,作品在全市对外贸易中居一席之地。一温州黄杨木雕的起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不管那种说法,都与民俗有关。目前,有以下三种说法:一说温州黄杨木雕是一个放牛娃始创的工艺。相传一百六十余年前,乐清县翁垟地团前奉有个放牛娃出身的民间雕塑艺人叶承荣,在柳市宝台山紫霞观里塑佛时,为观中主持道人刻了一支黄杨木如意发簪。发簪使用后,经过头垢油泥润滑,黄亮秀丽

  • 文章陝東地區農閒活動素描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8期  作者:岳峻天  出版时间:1986-10-31
    关键字: 陕东地区 民间活动 民俗艺术 庙会 娱乐活动

    施肥播种杂粮,杂粮包括糜子、荞麦、绿豆、扁豆……等,家鄕人称杂粮叫做「秋」,意即在秋天成熟收割也。秋天来临杂粮收割完毕,则又是种麦的时候了,种麦也是大事,又得重新整地施肥,人们直到把麦子播种完成才算松了一口气,所以一年中前三季农村中是不大举办娱乐活动的。一切的娱乐活动要到农闲时节才会有,每年冬季天气转冷,田间耕作几乎全部停止,于是各地民俗游艺活动相继登场,其中大部分选在农历春节前后,有小型的也有大规模的,有短期的也有长时间的,大致情形如下:一、自乐班:自乐班

  • 文章黃土文化(散文詩)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3期  作者:遲聘  出版时间:1997-10-30
    关键字: 黄土文化 散文诗 陕北 民俗风情 民间艺术

    是火辣辣的。发表于《陕西日报》89.9.25;其中《唢呐》一章并作家照片、小传、简折在《少年文史报》91.3.28头版头条《当代散文诗画家》样目内介绍;陕西人民广播电台92年6月2日22∶00和6月4日9∶00在《黄土地文苑》节目中配乐播出;《新潮散文诗赏析》(香港天鸟版)一并收入。黄土文化(二章)陕北这就是陕北,这就是陕北那片深沉的黄土地。山丹丹在窑脑红艳艳地开。羊群在沟畔信天价地游。阳坡上,牧羊老汉一面晒著红格丹丹的日头,一面随心所欲地仰躺在那里吹着不离手

  • 文章萍鄕儺槪況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1期  作者:鄧斌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萍乡傩 历史渊源 民间传说 宗教色彩 民俗文化

    结合在一起,因此与傩有关的民俗极多。例如人们在迎春时表演的民间歌舞「打春锣」、「牛(灯)带茶(灯)」即与三千多年前周朝首创的大傩之礼出土牛有关。民间谚语有「大安里的皇帝轮著做」(各地轮流主持接傩神)「你硬是傩神面子」(喩面子大)「你跟下坛菩萨一样、咯样好吃!」等等。各傩庙的管理、傩队的组织、傩案的设置、祭器的摆放、傩事活动的程序、傩面具的安位、出洞、封洞、傩面具的雕刻、彩绘、安腹藏、开光,耍傩人的选择与教学,掌案人、处士的师徒传承关系的确立等,均有严格的规定

  • 文章碧水紅宮著千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5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广福宫 民间传说 民俗文化 吴本真君 文物保护

    广福宮在一個日麗風和的日子裡,筆者驅車前往廣東僑鄕大埔縣城湖寮鎭黎家坪的廣福宮(又名帝公宮)旅遊。但見該宮紅牆綠瓦,雕龍塑鳳,造型別緻,宏偉壯觀,獨具民族特色。其宮背臨梅潭河,一泓碧水,與紅牆交相輝映,奇趣盎然,詩情畫意,景色宜人。「碧水紅宮」成爲縣城湖山八景之一。廣福宮是爲了紀念宋代「不爲良相作良醫」的吳眞君而建立的,廣、福兩省共祀而得名。始建於清嘉慶元年(一七九六年),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光緒四年(一八七八年)曾重修一次。一九八五年以來,由旅外僑...

  • 文章敦煌文書的七夕情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3、24期  作者:林隆盛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敦煌文书 牛郎织女 民间神话传说 文献史料 七夕民俗

    牛郞、织女的故事,由来已久。早在汉代的作品中,已历有备陈,如『古诗十九首』中,已载录牛郞织女相思别苦的心声,其文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淸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一个是牛郞牵牛星,一个是织女河汉女,相隔只那么一条天河而已,却不得相见,唯有相思,「泣涕零如雨」「脉不得语」罢了。其实,这类故事在民间相当盛行。『荆楚岁时记』注文中即有如下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