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俗艺术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陝東地區農閒活動素描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8期  作者:岳峻天  出版时间:1986-10-31
    关键字: 陕东地区 民间活动 民俗艺术 庙会 娱乐活动

    施肥播种杂粮,杂粮包括糜子、荞麦、绿豆、扁豆……等,家鄕人称杂粮叫做「秋」,意即在秋天成熟收割也。秋天来临杂粮收割完毕,则又是种麦的时候了,种麦也是大事,又得重新整地施肥,人们直到把麦子播种完成才算松了一口气,所以一年中前三季农村中是不大举办娱乐活动的。一切的娱乐活动要到农闲时节才会有,每年冬季天气转冷,田间耕作几乎全部停止,于是各地民俗游艺活动相继登场,其中大部分选在农历春节前后,有小型的也有大规模的,有短期的也有长时间的,大致情形如下:一、自乐班:自乐班

  • 文章大埔客家民俗风情摄影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楊燕秀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客家风俗 婚俗 民俗艺术 摄影作品 汉乐

    2008年元宵節《婚嫁》攝影:劉靈亮《雙龍戲珠》攝影:黃克強《鬧》攝影:唐並能《還福》攝影:張洪德《漢樂新秀》攝影:黃克雄《五鬼金獅》攝影:黃克雄《迎大帝》攝影:劉靈亮

  • 文章詹國祥致力保存「皮影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李映廷 出版时间:1979-04-25
    关键字: 詹国祥 皮影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 民俗艺术

    随着电影、电视倡行之后,我国古老的民俗艺术之一的皮影戏已告式微。詹国祥有感于此道已衰,但「皮影人」却被英国人珍藏在伦敦大英博物馆中,无疑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値,所以决定收存、制绘近四十年来的皮影戏脸谱及表演技术公诸社会,并希望寻得家境淸寒、有伦理观念而爱国家、爱民族的靑年继其衣钵。詹国祥现年五十二岁,原籍河南省罗山县,现任职于嘉义县税捐处。据他硏究指出,皮影戏在我国约有一千九百余年的历史,它在历史上正确出现的时间,还是在汉武帝时,「搜神记」即有如此记载

  • 文章溫州黃楊木雕淺說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3期  作者:張懷宇 出版时间:1994-06-01
    关键字: 黄杨木雕 起源 民俗 民间艺术

    有所发展。每逢民俗活动日子,到处张灯结彩,各种各样工艺品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商品。黄杨木雕也就在这种社会风俗的影响下得到了发展。三是龙灯档的影响。温州偏居东南,历年没有战祸,民众生活比较安定,群众性的民间艺术活动非常活跃。特别是乐清的灯板龙,上面装饰著一组组小型圆雕人物。眞题材都是『水浒』、『白蛇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或戏曲人物,造形别致,构图新颖,有力地促进了黄杨木雕的改进与发展。四是反帝爱国运动

  • 文章舞蹈活化石——雞嘴豬嘴舞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0期  作者:楚南 出版时间:1997-10-01
    关键字: 舞蹈艺术 民俗文化 滚傩神 东湖文化 起源

    乐安 楚南被中国舞蹈硏究会称为舞蹈活化石的江西省乐安县东湖村鸡嘴猪嘴舞,日前引起了国内许多相关团体和专家的瞩目。东湖鸡嘴猪嘴舞,又称「滚傩神」,是傩舞的一种形式。远在宋时,东湖便流传着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表演时,要戴上貌似鸡、猪的木雕面具,其舞姿动作,一直保持着古朴、粗犷、优美的风格,代代相传,从古到今。有关鸡嘴猪嘴舞的起源,乐安县志没有记载,只是在民间流传着富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据东湖的百岁老艺人杨演中(生于一九一八年)介绍,不知是那朝那代,乐安境内

  • 文章龍騰虎躍新春樂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7期  作者:殷新波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彩灯艺术 民间民俗 历史形式 彩灯民俗简介 罗湖水龙等

    临川 殷新波自古以来,位于赣东大地的临川,便有「才子之鄕」的美誉。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先后孕育了诸如晏殊、晏几道、王安石、汤显祖等一大批文坛泰斗。除此之外,临川的民间灯彩艺术也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临川的灯彩艺术最初是由秋季迎神赛会上开展的各种民间艺术活动演变而来,以后发展至春节期间开展各种灯彩艺术活动。到了唐代,临川的竹制和纸扎工艺曾风靡一时,产品一度畅销全国。临川的灯彩艺术便与这些竹制和纸扎工艺有着密切的联系。春节即将来临,临川城鄕的几十个民间灯彩

  • 文章黃土文化(散文詩)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3期  作者:遲聘  出版时间:1997-10-30
    关键字: 黄土文化 散文诗 陕北 民俗风情 民间艺术

    是火辣辣的。发表于《陕西日报》89.9.25;其中《唢呐》一章并作家照片、小传、简折在《少年文史报》91.3.28头版头条《当代散文诗画家》样目内介绍;陕西人民广播电台92年6月2日22∶00和6月4日9∶00在《黄土地文苑》节目中配乐播出;《新潮散文诗赏析》(香港天鸟版)一并收入。黄土文化(二章)陕北这就是陕北,这就是陕北那片深沉的黄土地。山丹丹在窑脑红艳艳地开。羊群在沟畔信天价地游。阳坡上,牧羊老汉一面晒著红格丹丹的日头,一面随心所欲地仰躺在那里吹着不离手

  • 文章襄汾县民俗文化艺术(上)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9期  作者:邱文選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山西襄汾 民俗文化艺术 蒲剧 发展兴衰

    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保护、传承、弘扬人类文明成果,承载人类文明精华的载体,而一切民间民俗文化艺术,都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山西是我们伟大祖国大家庭中,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西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产品,是中华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襄汾县的民间民俗艺术产品,又是山西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产品中具有独特风格、别具特色的一枝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奇葩。它—襄汾县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产品,富有

  • 文章襄汾县民俗文化艺术(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邱文選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民俗文化艺术 书法艺术 绘画艺术 文化名县 代表作品

    老年书法家赵俊杰、刘天赐、段培武等,都是颇具声望的书法艺术人士;青年书法新秀卫海洋、池荫利、张临生等各有书艺特色,成为当今襄汾书法界的突出人才和中流砥柱。由县老干部局带头发起的老年书法协会、是全县书法爱好者自愿的业余民间组织形式。经常举行个人书法展览,很受全县书法爱好者欢迎;在它的影响下,出现了像盘道、贾罕、古城、汾城、永固、赵康、陶寺等书法村鎭和书法协会,掀起全县书法艺术蓬勃兴旺的新高潮。绘画艺术是襄汾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别具风格的文化品牌之七襄汾的绘画艺术

  • 文章(肆、故里風采)高唐概況

    来源期刊:《山東同鄉會會刊》 第13期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书画艺术之乡 爽鸠氏之地 苦禅故里 民俗文化节 养生旅游地

    民俗风情和全国独有的民间「花姑节」等也具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高唐,环境优美。城区内的鱼丘湖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县级城区湖,岸线总长约10公里,尽显水之神韵,2006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沿湖建有李苦禅艺术馆、孙大石美术馆、鱼丘圣景古玩城、柴府花园、大觉寺等景点,「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一色」的景色宛若一幅江南秀美画卷。正在开发建设的圣树湾温泉度假村和省级清平森林公园逐渐成为鲁西生态休闲、养生度假的理想去处。高唐,工业发达。已成为山东新兴工业城市,综合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