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板桥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板桥请赈丢官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0期  作者:王協甫  出版时间:1984-05-15
    关键字: 郑板桥 体察民情 请赈丢官

    板桥诗词中有可见其深察社会情况,且惜贫愤世之心。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深体农人劳苦,而有劝节约之意焉!如「四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洞鉴贫民牺牲辛苦所获得者之代价,不能避免剥削而无有拯救之者,社会之弊,从亦未有予以改革补救者。如「昨日入城巿,归来泪满襟,徧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全道出生产及消费者享受之不平均,潍县大饥,郑氏请赈,以言激忤大吏,竟予免官,此大吏者其能洞悉民瘼哉!然古今亦其众矣!

  • 文章(中原文物)陳橋驛—黄河北岸的歷史明珠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3期  作者:李天錫 出版时间:1994-07-03
    关键字: 陈桥驿 赵匡胤 黄河 板桥

    登上陈桥渡口的黄河大堤北眺,一座古殿巍峨金碧,这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发迹的地方—陈桥驿。公元九六零年,当赵匡胤的胞弟赵光义与赵普及军中诸将把皇帝的一件黄袍穿在赵匡胤的身上后,众将士跪拜,三呼万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驿兵变」。陈桥原叫板桥。五代后晋始叫陈桥。后汉设驿站,而后赵匡胤在这里黄袍加身。崇宁四(一一零五年)年,宋徽宗赵佶把驿站改为「显烈观」,遂建成道观,即东岳庙。历宋、元、明、清各代,至今千余年,经多次修缮,才保存到现在。一九四九年以后当地政府

  • 文章半饑半餓的職業——塾師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1、2期  作者:徐潔波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私塾 郑板桥 秦桧 塾师待遇 半饥半饿

    民国前,国内各地多无学校之设立,孩童读书,除少数权贵富家子弟有能力请老师至家中设馆施教外,绝大多数人家的子弟,只有进「私塾」受教一途,也就是所谓的「村塾」。村塾的设置地点,不一而足,有的设在祠堂,有的则设在私家宅第。至于束脩(学费),多无定额,视学生家境量力酌收,所以「塾师」的待遇极低,勉可餬口。清人郑燮(板桥),是我们江苏兴化人,年轻时曾做塾师,他有一首自嘲诗:诗曰:「教馆原来是下流,傍人门户度春秋。半饥半饿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课少父兄嫌懒惰,功

  • 文章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40期  作者:黃成彥 出版时间:2010-12-25
    关键字: 郑板桥 诗书画 画竹 笔墨风格 板桥体”

    清,张维屏在其「松轩随笔」中曾有「板桥大令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郑板桥长于画梅、兰、竹、菊,松,石,其中最常画,画得最出色的是水墨兰竹。竹子枝叶碧绿,姿致挺拔,寒暑不凋;兰草茎叶修长,柔韧舒展,生于山野而幽香四溢。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兰竹与梅菊,称为「四君子」。借以自喻或颂美人格的高洁。郑板桥画兰竹,上承古人遗意,又扩展了以笔墨抒情遣兴,自赏自娱的传统,把画竹,赏竹与他对社稷民生的思情联系在一起,赋于作品更广

  • 文章板桥与潍县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王敬軒  出版时间:1983-09-20
    关键字: 潍坊 郑板桥 学风 状元胡同

    阅读「山东文献」第八卷第三期,谢英才鄕长大作:「潍县的风水和曹王两状元轶事」。因而忆起幼年在家鄕尝听家父所讲郑板桥为潍县县令时一段故事,更引起思亲之念!据当时家父讲郑板桥的故事时说:「淸季郑板桥曾在山东曹县及潍县作过两任县令,均政绩裴然,潍县在山东一百达八县中,向属富庶之县,除地壮民胞外,在经商方面更富经验;全省各县市,甚致江南一带,「祥」字号的绸缎庄,均系潍县人所经营,其富冠全省,但在敎育方面与经商相比,则较为逊色。」据说:郑板桥不但为官淸廉,诗词书画

  • 文章板桥与范县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楚同  出版时间:1983-12-20
    关键字: 郑板桥 范县 正误 人物传记

    读「山东文献」第九卷第二期,王敬轩先生所撰「郑板桥与潍县」一文。其中有两项错误记载,其一是:「祥」字号绸缎庄,均系潍县人所经营。」错了!享名全国的「八大祥」不是潍县人经营的,而是章邱县旧金鎭孟家的老买卖。鄕人惯称之为「九金孟家」。所谓「八大祥」包括总号分号在内,例如:瑞蚨祥总号、瑞蚨祥鸿记、瑞蚨祥昌记、隆祥、庆祥、全祥、谦祥……仅在济南市就有十三家之多;全国各大都市,分店多至一百二十余家,都是章邱旧金孟家的老生意,绝不是潍县人经营的。这是旅台老一辈的同鄕

  • 文章板桥为潍县县令之轶事数则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3期  作者:徐守玉 出版时间:2002-12-20
    关键字: 郑板桥 潍县县令 轶事

    板桥引用此句讥僧尼间之不规妙极。(三)板桥罢潍县县令后,县民留之不得,然仍依依不舍,启行之日,送行之父老绵亘四五里,郑频频挥手饬归,然仍挥之不去,县民为之置备送行之车,郑不忍登车仍随伴送行父老缓缓前行,步行三十余里外,已出潍县县境至昌乐境,郑已实感疲累不堪,乃告众人云:「我实在走不动了,你们不回去,我又不能上车。」送行父老乃有人云:「大老爷撇下我们,唯今之计求你留下句话,我们不但终身奉行,而且传之后代世世奉行。」郑云:「你们回家后拿你们的父母和儿女一样就好

  • 文章张堰板桥桥不板

    来源期刊:《浦東》 第68期  作者:蔣琛庭 出版时间:1992-05-15
    关键字: 张堰板桥 民间传说 张泾河 通济桥 张良

    朋友:你可曾听说过“张堰板桥桥不板”之说吗?凡土生土长在张堰的,或在张堰安过家的,甚至只到过张堰的,无论你几度离鄕背井,或迄今尙流连在海角天涯,只要你思鄕情切时,总会记起那座位于张堰大街西端,高跨在张泾河上的大石桥吧!那就是张堰板桥。明明是一座石桥,却偏偏称之谓板桥,不亦奇乎?关于张堰板桥名称之来由,有这么一段传说:相传,张堰在元、明时代,居民已相当繁密。而张泾河却把鎭划分为东西两半,交通往来全仗舟楫,十分不便。人们非常渴望有座桥梁以沟通张泾两岸。明朝

  • 文章久懷心事在昭陽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42期  作者:阮毅成  出版时间:1987-05-15
    关键字: 兴化县志 范仲淹 郑板桥

    大败倭寇。刘,南昌人,以锐卒数千,自辰至酉,贼巢始破,逐至白驹场茅花墩,斩首六百有奇,贼众尽歼。兴化刘庄,至今尙有倭子坟。我国历代乱多治少,兴化自难例外。尤其此次为中共窃据,破坏更大,他日归去,人物风景,必将不可复识了。三、范仲淹与郑板桥说到兴化有关的人物,首推范仲淹。范于宋天圣年间,任兴化知县,梁志中有传。称其:「监泰州西溪盐税,时海堰久废,潮水没民田稼,仲淹白发运使张纶。奏上,遂以仲淹令兴化。董修筑堤,堤成,竟通泰海三州,长数百里,民呼曰范公堤,邑中专祠

  • 文章艺术大师郑板桥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6期  作者:朱培昌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郑板桥 艺术大师 生平事迹

    江苏省苏北地区,出了三位文艺巨匠,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他们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豪放艺术大师郑板桥。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郑板桥,名燮,字克柔(一六九三—一七六五)生于苏北兴化县,四岁母亲去世,世代书香,其父一生以教书为生,收入微薄,负担沉重,家境极为贫困,连进城考秀才的盘川,都是向亲友借贷筹措。郑父知其子抱负远大,智慧高超,诗、书、画无不精通,将来必会出人头地,而板桥少时即立定「得志兼善天下」的抱负。于家庭非常困境中,甚至在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