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学共返回6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漫談秦腔及其板眼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19期  作者:白又宜  出版时间:1974-10-15
    关键字: 秦腔 秦腔教学 腔调 板眼

    我旅台同鄕於距今二十年前,卽曾聯合同好組織秦腔硏究社,因當時參加者均能熱心硏習,故嘗有優異之成績表現,臺北各廣播電台曾多次邀請播唱錄音,如警察及民防電台今尙妥存筆者與王瑩女士(錄音時報名爲王小英)合唱之南天門,經常在地方戲劇節目中播放;嗣我旅居臺中同鄕,也曾組織業餘秦腔社,在臺北、臺中及每逢于院長壽辰有多次演出,也曾應邀參加過地方戲劇比賽勞軍活動,成績尤爲良好;據我所知旅臺同鄕中對秦腔愛好且有硏究,能打能拉能唱能演者,不下卅餘人,惟因散居各地,都忙於本身...

  • 文章敬悼偉大學人王廣慶先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4-03-25
    关键字: 王广庆 语言学家 教学

    王公廣慶字宏先,世居河南新安,耕讀傳家,中原望族。民初數任縣長,政績迭著,政府都南京後,歷任監察委員、國大代表、河南大學校長,行憲後任立法委員,以迄于今。建樹斐然,獻替良多,早經譽滿全國,有口皆碑。公博讀群書,曉達古今,學養深厚,道德高超,忠黨愛國,終身無間,宅心仁義,立身謹嚴,處世謙讓,待人篤誠。治學硏究精硏,著作精闢入微,書法蒼勁毓秀,文字音韻詞學尤爲精湛。其道德文章書法著作,同爲擧世景仰。所著「河洛方言」、「洛陽近年石刻出土記」、「語文發微」、複音...

  • 文章憶恩師——錢穆先生生平事略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01期  作者:金中樞  出版时间:2003-03-20
    关键字: 钱穆 生平 贡献 教学

    金中枢教授(续三九九期)此在在说明先师对于教学的认真,都是铁的事实,尤为彰明较著者也。三、就历史地位言,此从上述「办学」和「教学」来衡量,可见先师的历史地位之高了。今再举先师于「新亚书院创办简史」来说…「余意新亚最大贡献在提供了早期大批青年难民之就学机会……而香港政府……则实以新亚参加为其创办新大学一主要条件。」那么,没有先师,即没有新亚书院;没有新亚书院的成功,亦不可能有今天的香港中文大学。其中特别值得一提,乃先师坚持该大学校长必须由中国人担任。先师

  • 文章【音樂總監劉逸安簡介】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71期  出版时间:1999-09-15
    关键字: 刘逸安 少儿民乐 教学

    常州天鹅少年民族乐团音乐总监,华东少儿民乐研究会秘书长,中国著名少儿民族器乐教育家。刘逸安从事少儿民乐教学以来,培养了一大批人材,当今蜚声我国乐坛的青年演奏家赵寒阳、段皑皑等先后出其门下。刘逸安十分重视音乐创作及教学经验的总结,主要专著有《少年儿童二胡教程》、《儿童学二胡电视教程》等,特别是我国第一本民乐教学书籍《少年儿童二胡教程》的出版发行,对民乐教材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起了积极的示范作用,被誉为二胡教材中的「汤普生」,在「ART杯」中国乐器

  • 文章在美國加州推動中英雙語浸沉式教學法的一個尖兵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席瑾衡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华人中文教学 中英双语沉浸式教学 教学模式 课程好处 教学成就

    我是山西人,出生在台湾,在台湾读完中学后,来美国接受了大学教育,现在南加州洛杉矶工作,有感于目前华人团体推动中文教学不够积极,目前华人语文教学大都是利用周末开办的华人语文教学,或于暑假举办华人语文夏令营,看起来有声有色,实则成效有限。我现在站出来推动「浸沉式(Immersion Program)中英双语教学」,期能对在美国华语教学产生立竿见影之效。什么是中英双语浸沉式教学呢?此课程将华语融入学校每天的一般课程中。学生先前不需具有华语背景,课程的设计

  • 文章大埔縣大麻中學簡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0期  作者:李源煉 出版时间:2014-02-01
    关键字: 大埔县大麻中学 学校概况 教学方针 德育教育 教学原则

    第一新校、第二新校和第三新校。1956年,增办高中,自此麻中晋升为完全中学。大麻中学历尽沧桑,几经变迁,凝聚了先贤们的无数心血,后来又得到了田家炳、郭彦彬等校友和田镇荣等热心人士的鼎力支持,使大麻中学不断发展壮大,成就了今天的规模。今日学校占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校园,建筑面积近22000平方米,依山傍水,交通便利。现有教学大楼2栋、实验楼2栋、教师宿舍2栋、学生宿舍2栋、200米标准运动场一个、标准篮球场三个,教学、运动、生活设施齐全,规划和布局合理。学校被

  • 文章昔時閩南之私塾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4期  作者:陳允洛  出版时间:1968-12-30
    关键字: 闽南私塾 教育 教学设备 课程设置

    文獻資料,最値得擧述者,莫如政治敎育。我今就過去敎育制度中,敍述一項閩南私塾之眞相。私塾是昔時基礎敎育,童蒙欲識字知書,必經此門徑。其制度行之已久,至二十世紀初年,認爲不合時宜,乃廢私塾而興學校。今人皆曾入學校,自能知學校之眞相,昔人要識字知書,必入私塾,其眞相如何,實不能不知。私塾亦寫書塾,前者是指明私人所設,以別於官立公立之學校書院,後者是指讀書之所,音同而較雅致,一言其制度,一言其性質,今當作私塾,則制度性質包括之矣。私塾之門,士農工商子弟皆可入學...

  • 文章日治時代威海衞的敎育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7卷 第1期  作者:畢長樸 出版时间:1991-06-20
    关键字: 威海卫 教学 抗战时期

    学是由英国教会所设立,原始为教育英国儿童而创办,民国十九年后开始大量招收中国学生,并升格为完整之初级中学,以造就英文人才为地方所着重。日人入侵,威海衞仍有英国领事馆;当时之刘公岛,亦在英国继续租借之下,夏天仍有大羣兵舰入港,故育华中学当时可继续授课不误。海星与明星,为天主教所设立。当时根据条约,天主教犹在法国保护之下,故这两所学校,当日军入侵后亦未停止教学活动。当时为了应付需要,学校使用一些自编教材,如史地,有散张讲义分发,国语则有「补充教材」之编印。以上三校

  • 文章漫谈国文教学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期  作者:柳玉振 出版时间:1978-02-01
    关键字: 教学 讲课 写作 批改 教室管理

    国文教学与复兴民族文化总统蒋公遗嘱:「复兴民族文化」,国文一科,乃是复兴民族文化最重要的途径,如果国文程度不佳,会影响对民族精神遗产之接受与宏扬。中国文字构造之特殊,伦理传统之优良,民生思想之发达,科学发明之卓异,医药学术之特立,艺术书画之高尙,法学条理之严明,乃至大同社会理想政治,均能自成系统,凡此皆涵盖于中国图书典籍之中。精通国文,方可入乎其内,加以吸收了解而继承其精髓,进而可以运用其表达能力,将此博大精深之中国文化闳扬于世界。 国父孙中山先生

  • 文章梅縣客語語言敎學及典藏現況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0期  作者:陳祖維 出版时间:2006-02-11
    关键字: 客家方言 语言教学 现存典籍状况

    客语语言教学,目前台北市立师范学院语文教育系之课程领域,并非完全以语言教育为主轴,有关语言的领域,除了国音学或语言学、声韵学的课程外,客家语仅列为选修,虽然语文教育系有客语会报、客语概论、客语音韵及拼音系统、客语词汇与文化、客语教材教法等课程设计,但学生还必须修习有关语文系之专业课程、教育学程、通识课程,因此在时间或学分的分配上还是不太容易。在现今实施的九年一贯课程纲要中,乡土语言每周必选一节,如果没有良好的师质,自然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落实母语

共62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