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工艺品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常武特產 常州梳篦說古今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22期  作者:常州市臺誼會  出版时间:2003-12-20
    关键字: 常武 特产 梳篦 材料 工艺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银质奖章,一九九一年常州市白象牌工艺梳篦荣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二〇〇二年「首届中国旅游纪念设计大赛」活动中「造型工艺梳篦」作品荣获金奖,「梳篦钥匙圈」作品获银奖,因而在国内外市场深受各地工艺品商场、旅游景点和各大宾馆商店的欢迎,现已远销东南亚、西欧、美洲、港澳台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二〇〇二年上海申办二〇一〇年世博会过程中,常州梳篦厂作为申博的支持企业,提供了二〇〇二年十二月三日在摩纳哥决定二〇一〇年世博会举办城市时赠送的小礼品—楠木

  • 文章「閑話濰縣」續貂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卷 第1期  作者:吳鳴鑾  出版时间:1976-06-20
    关键字: 《闲话潍县》 状元往事 状元府 物产 工艺品

    行也,县民远送郊外,久不闻其语,乃羣请曰「大老爷不是说过有话吩咐吗」?郑公却严肃的说:「哦!也没有别的,只是你们有父母的人,都把父母当子女待,就行了,回去吧」。众人听了瞠目不解,大老爷何以郑重其事的,说了这样几句话,低头细想,可不是吗!谁能对父母像对子女那样无微不至呢!。再抬头看时,郑大老爷已经去远了,这几句话,眞成了「去后之思」。百余年后,潍人犹津津乐道。㈦ 丰富的物产及特殊的工艺品潍县物产极丰富,仅就笔者所知列擧之:农产品除粮食外,以菸叶为大宗,年产量

  • 文章杭州王星記扇子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6卷 第3期  作者:湄苗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杭州 王星记 扇子 传统工艺品

    盛夏,手执一扇,走到那里,带到那里,尤其人群集会竞比赛场,扇子十分适宜。扇子不仅具有扇风纳凉的功效,而且精巧别致,给人以书画美术工艺品的享受。扇子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云:「玉明扇,舜作也」,可知早在虞舜时代就有扇;殷(商)代时有雄雉尾制成的「翟扇」。这是帝王宝座两旁和出行的仪仗中一种装饰物。周代时,扇子多用鸟羽做成,称作「羽扇」,故在汉字中,「扇」从「羽」部衍生。汉代以后,纨扇在宫廷中兴盛起来,称为「宫扇」;三国时期,扇子使用

  • 文章三千年前絶跡於中國的象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許進雄 出版时间:1990-04-01
    关键字: 农业生产 象牙工艺品 作战

    在中国,象牙雕一直是名贵的工艺品。因为其材料来源有限,而且象牙质地滑润细致,纹理规则,易受刀刻而不崩边缘,可以雕刻出精巧细密的艺术品。〔韩非子〕喩老篇:「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苛,豪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从描写可想像其雕镂技巧之高,一点也不输给现存的被叹为鬼釜神工的明淸时代作品。象生活于茂密丛林或热带稀树的草原。象可以说在中国绝大地区是已灭绝的动物。但在距今七千到三千年间,气温要比现今温暖些,年平均温度约高摄氏二度,而

  • 文章雍廬雜咀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21期  作者:陸君才 出版时间:1973-10-01
    关键字: 柳如是 影梅庵 董小宛 如皋 手工艺品

    笔势细劲,才子气息,跃然可见。定慧寺为如皋名刹,高僧毕集,佛坛盛开。黄昏的钟声,曾使我留恋忘返,寺外一泓淸溪,柳条点水,淸风拂面,要算繁嚣的市廛中最为幽静淸洁的处所了。说起如皋,还使我想起出色的手工艺品。一种是贴绒,即是用彩色绒布贴成的仿古山水画轴,手艺之工,眞是一绝,辞源中亦有记载。另一种是新年的应景花灯,有绢制的和羊角胶熨制的两种。而羊胶片所制的五彩虫鱼鼈,更是栩栩如生,纤细毕肖。这两样民族艺术制品,今后恐将永远失传不复可见了。

  • 文章海外謀生初歷記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1期  作者:曲拯民 出版时间:1990-06-20
    关键字: 烟台帮 华商 工艺品 纺织业

    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以前,烟台市的繁荣建立在土产(花生为主)、渔产、水果(包括加工,例如酿酒)以及工艺品(最早为花边、茧绸、发网,后来为绣花台布以及末期的绒绣)的输出事业上。关于土产方面,除了花生外,应当提及草帽辫。这两种货物占吨位和面积大,几乎全操于代理远洋航轮的西商手中,华商无法染指。华商输出工艺品原以和国外的买家直接交易为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各国的市场被毁,战争疮痍久不见复。各商行始派人员到各国去设庄,自谋推销之道。一时西欧各国均有烟台人

  • 文章中國花邊宗師劉梅卿劉壽山一家勤儉積財慷慨捐獻爲國爲民爲革命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韓同文  出版时间:2001-06-20
    关键字: 刘梅卿 刘寿山 花边宗师 民间艺术 手工艺品

    花样深受好评,但因当年妇女手工艺品不値钱,她日夜劳瘁仍不能供养子女读书,只好不顾「洋人抠心挖眼」的谣言,让登州文会馆校长狄考文收领幼子刘永锡去就读,当时学校免费供给衣、食、住、用,过年放假回家还给路费。第二年刘永锡回家,便将聪慧好学的弱妹刘梅卿也带到登州,入文会馆女校免费读书。当时的封建社会,认为女人除针黹中馈及管理家务之外,都是不守妇道,刘梅卿能挣脱封建枷锁离家到登州求学,实为妇女解放的先驱。刘梅卿不但聪慧好学,而且勤俭刻苦,尤有艺术天才,自幼便受母亲的薰陶

  • 文章潞城草帽辮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0期  作者:郭棟材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潞城草帽辫 手工工艺品 历史沿革 经济发展

    山西潞城草帽辫,是以麦秸杆为原料的一种手工工艺品。几百年来,以其颜色白净、光泽亮润、宽窄均匀、轻柔薄韧为特色而闻名海内外。草帽辫的幅度,分为八毫米半、九毫米、十毫米、十一毫米、十二毫米、十三毫米、十四毫米七种。编掐用的是七根「续杆法」,即每根麦杆莛的头口,续在辫子的正面右和右两个人字衔接的腿下。既保持瓣子正背两面不露接茬,又使辫子平整坚实,不易开脱。潞城草帽辫的产地,主要分布在本市盛产红秃麦和芒麦的东北部十个鄕鎭,以及周边县份的部分村庄。这些地方的妇女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