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居台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廣西人在臺灣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蒙天祥 出版时间:1995-04-10
    关键字: 广西人 历史发展 定居台湾

    广西人最早到台湾始于何时?历史上记载查得出姓名的,有乾隆、嘉庆两朝三任台湾知府的柳州杨廷理道。在光緖年间,有来台出任布政使和署巡抚的唐景崧。唐氏对台湾的感情和那份继往开来的壮志,从他留在纪念郑成功的台南延平郡王祠的一副对联,即可看出。对联说:「秀才封王,拄撑半壁旧山河,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驱逐夷寇,开拓美好新世界,愿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中日甲午之战,淸廷战败,被逼割让台湾,唐景崧受台湾民众拥戴,领军与来占日军对抗,奋战至力竭方休。他有一位

  • 文章華僑回國定居與 投資條例簡介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41期  出版时间:1989-10-01
    关键字: 华侨定居台湾 居留条件 投资事宜

    由於近數月以來,常收到海外鄉長來鴻,詢問有關來台定居暨投資等方面的規定。本會為服務鄉濟,特於本刊將有關須知、條例一次刊出,以便參考。

  • 文章浙江行政区域与居台的政要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2期  作者:惠民  出版时间:1968-07-25
    关键字: 浙江行政区域 省会杭州 区域划分 的政要

    浙江省政府的主席其顺序为何应钦、张人杰、鲁涤平、张难先、黄绍、朱家骅、陈仪、沈鸿烈、周碞、石觉。何、沈、石三氏均居台湾,如松柏之坚贞。沈任国策顾问,何将军、石将军则膺任政府要职,大家都知道,毋待细说。其余都已物化矣!至于曾任厅处长现在台湾的则有民政厅长阮毅成,敎育厅长许绍棣、李超英,秘书长张贤哲、鲁岱、雷法章、王文贵、左曙萍,社会处长方靑儒、李雄,田粮处长陈诒,地政局长洪季川,至若曾任各区行政督察专员与县市长现居台湾等以列擧者,当在三十人以上,留待他日再为介绍。

  • 文章寶島鄉親思故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常道林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九江名贤 胡荣彬 《九江古今名人传》 人物简介 旅居台湾

    九江 常道林祖国宝岛台湾,是人才荟萃的地方。在台湾的许多著名人物中,有不少是江西九江籍鄕亲。江西九江县政协(原县档案局)干部胡荣彬同志,十余年来坚持业余收藏、宣传海内外九江籍名人资料,尤其是在收藏旅居台湾的九江籍名人资料中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十余年来,由于胡荣彬无数次地泡书店,考遗址,钻废纸堆,访知情人,写鄕情信,登求购广告等多种方式,收藏到二十多位旅台九江籍名人的四〇〇多本(份)著作资料,如著名作家墨人(张万熙)、汤为伯、罗德湛、凤兮

  • 文章(壹、滄海憶往)追昔、撫今

    来源期刊:《山東同鄉會會刊》 第13期  作者:前台南市山東同鄕會理事長 丁孟秋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随军到 迁居台南 加入台南山东同乡会 首航探亲 八天游景 陪父母探亲

    叫我放弃,报考屏师。理由是将来回老家继承他的志业——兴办学校。民国五十七年,外子自军中退伍考进台南亚洲航空公司,我们举家迁居台南市。我调进志开国小(原台南空小)任教至九十二年退休,未悉爷爷在天之灵,知道我至今都没机会回老家办学校,作何想法,「台湾」不就是我的家乡了吗?民国六十八年因缘际会,加入台南市山东同乡会,自九十三年担任理事长,至今年(99)卸任。记得去年八月份某日,突然接到台北市山东同乡会刘欢副秘书长电话,邀约各县市山东同乡会,报名参加九月二日台湾

  • 文章大眼雞紅頭飄洋過海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客家人迁徙 迁居台湾 历史记载 红头船 清朝时期

    埔人迁居台湾始于明末清初,据记载,明末时有不少原籍大埔的起义军,跟随郑成功到了台湾。清初许多不服满清统治的埔人,也纷纷迁渡台湾,致使大埔全县人口,从明崇祯五年(一六三二年)的四万多人,到清顺治八年(一六五九年)减少到一万两千多人。廿年间减少了近三万人。这三万人口中,可能有一半迁居台湾,另一部份可能迁潮汕各县及南洋一带。清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年),海禁大开,允许男女到台湾开垦荒地,许多广东客家人便渡过海峡去开发台湾。众多的前辈在二百多年前是如何飘洋过海到台湾

  • 文章客家人在台灣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黃炳開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客家人 旅居台湾 迁徙历史 客家文化 两岸关系

    群:一、是岛上的原住民。因为多居住岛上中央山区,又称山地人。近年政府特别注意他们的生活、教育、衣食……等,知识水准大大提高,全部共有三十多万人口。二、是闽南泉漳人。他们在明清二代多集结大批入台,因此沿海平原土地肥沃之地及重要港口交通便利之处多为占据。以致后来发展快速,处处优势,得天独厚。客家人入台时间较晚,且多零星散户,只好拙偏僻未开发之山区。五百余年来闽客两个族群各自努力,虽然客家人勤劳刻苦,日益壮大,由于时代的变化太快,实在又让人忧心不已。住在

  • 文章蘇魏公與科技

    来源期刊:《同安》 第41期  作者:童叟  出版时间:1992-11-01
    关键字: 芦山居 苏颂科技馆 水运象仪 苏颂纪念大会

    学校道路右傍,原有一小座丘阜,左边池畔马姓破落房屋等,均告无影无踪,前面展现苏氏祠堂外辽阔宽大广场,依稀想起从前学校的操场,放眼仔细端详,尙残留有似曾认识的印象。芦山行行又行行,走进芦山,原为苏氏宗祠,在「苏氏大宗」门前左右,有苏步青题对联:「唐宋朝世系相传留有典型昭日月,九百年风流未替重新庙宇壮山河。」步上中厅,见正堂中央背墙位置,奉祀苏丞相铜雕神像,两眼烱烱有光,右手把握书卷,左手按放膝上,仪态庄严稳重。驱前瞻仰我鄕宋代著名丞相,也是卓越政治家、杰出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