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大埔县共返回7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大埔錦山摩崖石刻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作者:楊燕秀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大埔县 锦山 摩崖石刻 历史风貌

    大埔县农业旅游开发中心休闲乐园总经理刘风雷先生近年在三河镇坪水村梅潭河北岸锦山古道上发现唐代和元代两处摩崖石刻。笔者出于猎奇,于已卯年孟秋一天,结伴前往该地访古探幽。锦山,古称禁山岗,为湖寮至三河必经之地,属古驿道。过去该地前不落村,后不著店,是比较偏僻地段,古时为盗贼出没行凶打劫之地,人们提起禁山岗便毛骨悚然。笔者与友乘坐中型巴士,从县城出发,沿梅埔公路西行十公里,经梅潭水电站,距三河坝烈士纪念碑三公里的坪水村下车。过渡船登梅潭河北坡,见三面环山,一面

  • 文章粵東陶瓷的歷史與貢獻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4期  作者:楊大地  出版时间:2008-10-31
    关键字: 大埔县 陶瓷制造 广东省 粤东地区

    细瓷。因而千百年来,国人未能见到粤东,尤其潮瓷的眞面目,颇有「藏在深闺人未识」之感慨。实际上粤东陶瓷生产及销往海外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居住在粤东的先民已经能制造精美的陶器。五六千年前潮州陈桥贝丘遗址中,就发现了带有彩绘的陶器。普宁虎头埔也曾发现十多座四千多年前的窑址,并发现有烧制温度高达一千多度的几何印信陶器。三千多年前的釉陶器,在饶平浮滨的文化遗址与墓葬中也有所发现。大埔县也是粤东重要的陶瓷产地。1962年就在韩江、梅潭河侧、桃源溪及光德、高陂

  • 文章清代大埔县进士题名录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0期  作者:吳碧光 出版时间:1984-02-12
    关键字: 大埔县 清朝进士 史料名单

    九人,山东省六人,广西省四人,而广东、江西、湖北、福建、直隶等省各有三人,湖南、贵州省各两人,河南、陕西、四川、蒙古、顺天各一人。吾大埔县同鄕考上进士及点翰林者列后:萧材;顺治十五年戊戌科三甲第二百一十九名进士。张作舟;康熙四十八年巳丑科三甲第一百一十一名进士。邱元遂;乾隆元年丙辰科三甲第九十七名进士。萧宸捷;戊戌会科第三甲翰林院检讨。有传。杨必蕃;乾隆七年壬戌科二甲第七十六名进士。杨演时;乾隆十年乙丑科二甲第三十七名进士,(获点翰林)。杨文振;乾隆十年

  • 文章大埔县佛教居士林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羅蔚文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佛教居士林 大埔县 修建佛殿 社会慈济 远程规划

    大埔县佛教居士林、于一九九五年三月十五日前,由潮州转入,经本县居士信徒同力协力下建成。系正信的佛教,以夕扬佛法、普渡众生及办理慈善福利事业为宗旨的民间组织。活动资金自筹。居士林成立经过有一个曲折的过程,朔自一九八五年成立湖寮学佛小组,城东城西各有一个。至一九八九经核准将二个学佛小组合并成为大埔县佛教居士林筹备组。因无固定地场所、后得到黄金杜、唐雪芳二位居士发起在东衙前及新村二处成立学佛场所。曾在三黎高东购得居民楼房一座为地址、因得不到当地群众谅解、有争议

  • 文章大埔县百岁寿星四十四人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袁武平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大埔县 百岁寿星 资料统计

    二〇〇六年大埔县新增百岁(周岁)寿星十二人,全部是女性。目前,全县有百岁以上寿星计四十四人,其中女性四十一人,男性三人。百岁以上寿星在全县十四个镇一个林场中的分布是高陂镇九人,茶阳镇七人,洲瑞镇六人,湖寮镇五人,桃源镇四人,银江镇三人,枫朗镇、大东镇、百侯镇各二人,西河镇、光德镇、大麻镇、青溪镇各一人。年龄最高者是高陂镇尧溪村的吴蓝英,她一九〇一年出生。据资料显示,大埔县百岁以上寿星:一九八〇年三人、一九九〇年五人、二〇〇〇年十四人、二〇〇三年三十人、二

  • 文章綠色寶庫大埔豐溪紀行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林旭穩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大埔县 丰溪林场 旅游资源 考察采访 林区概况

    深秋的日子,为了贯彻落实「旅游旺县」的发展计画;我和政府办叶、徐正副主任、旅游局余局长一行,前往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大埔县丰溪林场进行旅游资源的考察、采访,先领略一下那里充满绚丽风光色彩的神奇之境。清晨八点我们乘车从大埔县城出发,向座落在北部山区的丰溪林场驶去。一路上金风和熙,秋阳明媚,秋景迷人。小车飞快跑在一九三八省道宽阔的水泥路面上轻快疾驰,车内节奏明快的轻音乐伴着甜美的女歌声和谐协调,与车窗外稍纵即逝的画面恰到好处地构成了有机统一,给我们一行人带来

  • 文章大埔藍氏源流簡述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寬愼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大埔县 蓝氏家族 源流考证 历史发展

    據閩、粵、贛、香港及新加坡藍氏族譜,以遠略近詳和較多相同記載爲原則,簡述大埔藍氏源流。藍氏,神農氏(炎帝)所傳,封汝南郡,昌奇公爲受姓鼻祖。傳至一0八世明德公,於唐天授元年,官揚州節度使,宦遊金陵,居建康(今南京)上元朱紫坊,是爲藍氏自豫遷江南之開基始祖。傳至一0九世彩和公,爲中國民間傳說的八仙之一。一一五世宗訓公,遷濠州定遠。一一七世俊公,徙臨淮。一二一世萬福公,又徙句容。宋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世吉甫公,避公兀朮入侵之難入關,居福清縣五福鄉,爲入閩始祖。...

  • 文章元宵佳節鬧埔縣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賴揚石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元宵节 大埔县 庆祝活动

    歌聲升平慶盛世,火樹銀花度年宵。大埔縣慶祝元宵佳節活動,於農曆正二日拉開了帷幕,文化廣場菊花呈祥,全縣十四個鄉鎮和縣屬各個系統送彩燈到廣場掛展,總上百盞,有八角燈、鋰魚燈、農果燈、環龍燈、花瓶燈、帝宮燈等,都各具特色,樣式新穎,披紅著線,燈內電光閃爍,熠熠生輝。置身其間如逛天上街市長安宮闕,呈盛唐風物。無論晝夜,觀賞的人流如鯽,徜徉忘返,仿如仙境漫遊,頗富浪漫而令人歡樂的氣氛。廣場四周綠樹婆娑,每株樹下都懸掛攝影作品,總百餘幅,內容反映縣民的生產生活新氣...

  • 文章大埔古塔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郭成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大埔县 古塔建筑 历史文化 古塔简介

    塔,梵语为窣堵坡或率都婆,为藏置佛的舍利和遗物而建造的。大埔县的古塔多为明、清时期所建,均为楼阁式的风水塔。这些古塔结构坚固,布局严谨,造型雅观,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其中有些佳构更是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它们或隐于深山密林、奇山异石之间,或立于嶙峋叠翠的高山之巅,江干河畔,或置身于人烟稠集的市井之间,虽然所处不一,但都经历了百年乃至千年的风雨沧桑。大埔主要古塔如后:南安塔,俗称「凤西亭」,位于三河坝大桥上侧的韩江西岸,依山临江

  • 文章吳主席伯雄上祖塋地在大埔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吴伯雄 先祖坟地 大埔县 返乡祭祖 吴氏宗祠

    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与大埔县吴氏宗亲同根共祖,其祖上五四郎公(江南六世祖)曾在我县长治镇(现改为茶阳镇)新村雪坪迎背斜居住,其后裔迁往福建下洋开基创业。我县湖寮古城吴氏宗祠「承昆堂」(县文物保护单位),是吴伯雄祖上江南第三世承顺公,第四世昆二公祖祠。今年八月十四日,吴伯雄主席回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思贤村祭祀其上祖江南吴氏十世祖念一郎公(纲公)。我县吴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吴初访,广州澳大生物美容保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白大夫)董事长吴湘溪等五位吴氏宗亲应邀前往参加祭祖

共70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