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基层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一个低微的基层党团员的故事赵二牛的「馒头!豆沙包!」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王書川  出版时间:2001-06-20
    关键字: 人物事略 抗战 基层团员

    笑哈哈的对太太说:「想不到天无绝人之路,馒头竟然成了咱们活命的恩人!」(这是基层党团员的经历与生活。他反映了极多类似的艰难故事。他们虽然历经了苦难,许多同乡拉板车、送报纸、卖馒头、开豆浆店、捡破烂……等,但都忍辱受苦,除了维持一家妻儿的生活外,还加意培植下一代,准备为国家及后代留下永续的命脉。)

  • 文章总统故鄕的民生基层建设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7期  作者:△賀鑄▽ 出版时间:1968-10-31
    关键字: 奉化 民生基层建设 武岭初级农业职业学校

    农业改进,重视民生建设之基层工作。而今日台湾农村复兴之成果,为中外所景仰。仁者利溥,生民所赖,今日冈陵晋颂,兆民同伸欢忭,实出至诚。

  • 文章在希望的田野上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7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1999-08-01
    关键字: 上高县 农民摄影 文化宣传 农村基层服务

    促使农民摄影进一步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十八个鄕鎭都有摄影组织,有摄影作者八〇〇余人活跃在城鄕基层。据统计,全县购买照相机一八〇〇多部,建立暗房七十余间。农民摄影作者认眞捕捉精彩生活的一瞬间而使之永恒。上高县农民摄影的勃兴,得到了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著名摄影家吴品禾和吕国庆,中国摄影协会副主席袁毅平和中国摄影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榜等一批专家学者,陆续来到上高县指导、讲学。这些专家学者来上高传授知识,对上高农民摄影起了很大的推动

  • 文章感慨萬千話保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0期  作者:王光臨 出版时间:1978-10-25
    关键字: 保甲制度 基层建设 人物回忆

    保长」一职是从前在大陆县政基层组织,地位非常重要。所以各方对于他的评议纷纷,大槪言之,有以后三种的说法:㈠自封为「仰止堂」。什么叫「仰止堂」呢?请听我道来:保长在勦匪期间,其责任完全在肃淸奸宄,维持地方安宁,实行五家联保连坐切结,完全属于国家行政之一员。到实行新县制后,县以下各级组织,均依照政府颁行之县各级组织纲要编组,就将保甲纳于自治之中;保甲之名虽不变,而性质却不同了。保长的身分,自然随之也有异了。按县各级组织纲要之明文规定,国家行政与自治行政,应

  • 文章返達工作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8期  作者:健廬 出版时间:1973-04-01
    关键字: 达县 施政方针 民意机构 基层政治 粮政役政

    不値甚么钱,等于废纸,大约全川各县把美金公债作了适当运用的,只有达县一县了。囘想起来,这也算一件有趣的事。这一年的六月二十五日,党政高级班第二期结业。因为四川省第五次行政会议定期七月七日在重庆开幕,我奉命留渝出席,十二日闭幕,所以迟到十五日才离渝返达。这一次母亲,我妻淸贤和三个儿女同行。返达以后,我决定根据省政府的指示,和达县的环境,决定以厉行禁烟剿匪,健全基层政治,改进粮政役政,发展敎育文化,和推动经济建设等项,为今后的重心工作。禁政关系民族的健康,达县

  • 文章武进基层残联组成服务网路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53期  出版时间:2006-10-25
    关键字: 武进 基层残联组织 网路 硬件设施 同乡会

    武进四〇六个行政村、六七个社区截至十月底已全部完成残疾人协会组建工作,眞正实现了基层残联组织的「无缝覆蓋」。残协组织所普遍落实到位,初步形成了以区残联为主导、鎭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基础的基层残疾人组织网路。目前正在加紧无障碍环境改造和基层残疾人服务、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建设。

  • 文章《滇人之光》龔承業先生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8期  作者:石炳銘  出版时间:2008-12-25
    关键字: 龚承业 追思悼文 军旅生涯 服务基层

    的最大困难就在于此。领导阶层都认为一切救助工作都应透过既有的组织架构来执行。换句话说经费要交给他们来分配执行,甚至工作团也要听他们指挥。这直接违背了救总给工作团的政策性指示:救总的政策是要该团把一切救助直接落实到难民村,不可假手任何第三者。这当然会引发矛盾冲突,身为领导者的龚君可眞为此受尽种种委屈。好在救总一直都肯定他的作为,也一直在坚决的支持他,各难民村的基层也都支持他信赖他,难民们都视他为亲人;是最可仰赖的救星。因此他毫不气馁,也从不懈怠,即使工作团解散

  • 文章萍踪剪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2期  作者:蔣鏡芙 出版时间:1986-12-30
    关键字: 基层教育 教学改革 军械转运 抗战 往事回忆

    光阴荏苒,时序运行,缅怀夙昔献身敎育,服务社会,参加抗战,抵御外侮,瞬逾半世纪了。爰将步出校门迈入生命旅程,敬恭职守活动事蹟,点滴剪影如次:一、改进基层敎育成绩优良余在校所学为敎育科,卒业之期,承河南省敎育当局慨允资助,组织敎育参观团(期间两个月)以民众、社会、实验敎育等为参观目标。例如陶行知在南京创办之晓庄师范,陈礼仁在无锡敎育学院新设之民众敎育系,上海市立实验中学,梁漱溟在鲁东邹平鄕村建设硏究所设之鄕农校,与苏鲁京杭沿交通线大都市所设较具规模社会

  • 文章保甲制度與村里隣制度之硏究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5期  作者:劉子清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保甲制度 基层制度 保甲法 十进位 生活小组

    三军大学敎授乐平 刘子清自江西大举围剿朱**帮,因应事实需要,于民国二十一年开始实行保甲制度。当时对于剿匪军事,确有很大的帮助。以后各省次第实施,演变成全国一致的地方基层组织。惟利之所趋,弊亦随之,这一制度,到了抗战中期,即为一般人所诟病。因其做好事不足,做坏事有余,扰民而不利民,徒然败坏政府的德意。然而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至为复杂,并不是单由保甲制度的缺点所造成。若论保甲制度,在训政时期,倒是一种可行的制度。不过后来做保甲长的,贤良者少,奸滑者多,所以

  • 文章老兵不死,將隨時光而凋謝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6期  作者:桑克球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人物事略 石岳 军旅生涯 基层通信

    通信署长蔡大冶将军,也是竭力支持我们,渡过难关,衷心难以忘怀!去年我有一篇拙作,「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在这篇文章内,叙述石先生送月饼给架设部队官兵,鼓励他们冒着稠密砲火、冲破某海域封锁线,架设离岛间海缆故事,目睹是何等勇敢。中秋节、放弃赏月,冒着矢石,指挥督战,达成通信任务,争取砲战胜利。㈢、深入基层,改善通信:民国五十年,石先生由金门调回本岛,在北部军团当通信组长。金防部通信组长,则由李中贤先生接替,我任某军组长兼防卫部通信副组长。未几,随部队内调,驻防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