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250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一代強人宋官佑先生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7期  作者:宋楷清 出版时间:1983-04-10
    关键字: 宋官佑 梅川县 广济县

    广济建治是在唐代时期,原名为梅川。论其面积和人口,只是一个中等份,但所处的地位极为重要,在军事上具有战略价値,乃为历来兵家所必争之要地;在地理上既扼长江之咽喉,复为大别山之门户。境分为上下两鄕,上鄕属于山岳地带,下鄕则为一片平原,以城直径为起点而至武穴,全程为七十华里,在这全程之中是山岳与平原带的分界线,这个分界线的焦点即是田连阡陌而人烟稠密的大金畈,该地所有的居民,均是聚族而居,论族姓的人烟,要以宋姓较之其他各姓为多,宋姓的人口除分布

  • 文章建制考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3期  作者:嵐山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丰县 建制 《丰县简志》

    简志》概述,二页载:早在秦之前,丰仅仅是沛的一个乡,名”丰邑“。三页又说:秦朝时丰为沛一乡,秦末丰同沛分设始为。属泗水郡。十页载:秦朝(前二二一年—二〇六年)属沛,光绪志说:秦灭楚、列郡,这时丰置隶楚,后隶沛郡。八页载:丰当在公元前二〇八年由汉高祖刘邦所建,理由是:一、《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记,该年刘邦命雍齿为丰令。二、刘邦实现统一大业后,为解决其父思乡问题,在长安仿建丰城。丰时间,有两种说法:一是明朝版《丰

  • 文章江苏各巿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2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67-09-30
    关键字: 鎮江 江蘇 巿志

    一)镇江『沿革』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吴朱方邑,后属楚,更名谷阳,秦时以其地有气,使赭衣徒三千人鏧坑败其势,因置丹徒。两汉因之,三国吴曰京口鎭,改曰武进,晋复为丹徒,置毘陵郡治之。南朝宋又于此置南徐州,隋废州郡,改曰延陵鎭,嗣又改延陵,废丹徒入之,寻置润州而又废之,唐又置润州,复名曰丹徒,宋曰润州丹阳郡,升为鎭江府。元置鎭江路,明初改曰江淮府,又改鎭江府,淸因之,皆以丹徒为治。民国初废府存,十七年,国民政府改丹徒为鎭江,移省政府治之,定为

  • 文章志敍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09期  作者:趙熙 出版时间:1971-09-01
    关键字: 县志 容县 叙文

    四川编纂通志,荣踵修,高阳韩君主之,以秉笔属孝廉刘君。刘君娴文辞,习掌故,邑之所有无不有。余奉委代庖而志成,以刘君请为敍。康熙二十五年二月,楚武川进士,井硏知兼摄荣事朱大任。」「丙寅四月,余承乏兹土。甫旬日,刘君以新修邑乘请敍。盖校于高阳韩君,定于富川朱君,而刘子为之广蒐而博载者。方今大化维新,溥海晏如,入其疆而无征缮遣戍之烦也,无簿书期会之扰也,后之闻风而思慕者在是矣。康熙二十五年六月,楚玉沙贡生知嘉定州荣事易其极。」「明州有志,万历甲戍

  • 文章忆均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00期  作者:沈若雲  出版时间:1991-07-10
    关键字: 均县 故乡 思乡

    汉代以其境内有武当山而置武当,属南阳郡,故城在原城之北[2]。北齐时称齐兴郡,辖有郧鄕(即郧阳)等[3]。隋时置均州,唐、宋仍旧。元代移治于原城地址。明代废武当并入均州。淸代属襄阳府。淸史稿地理志湖北襄阳府篇有云:「均州,简府西北三百九十里,南武当一曰太和,亦曰篸上山,明时尊为太岳。浪河、曾水并出焉,汉水自郧远河口入,又东为禹贡沧浪之水,其由浪河入者有殷家河、萧河;其由曾水入者有黄沙、小芝、水磨、笃河;又均水自州南流至光化之小江口亦入之。有草店

  • 文章——南明最后的基地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9期  作者:岳騫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房县 南明 韩王

    湖北省房,是鄂西一个小城在群山环抱中,山明水秀,文风特盛,房之著名,是由于唐中宗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安置在房陵(即房)达十四年之久(嗣圣元年——六八三至圣历元年—六九七),至中宗复辟即位后,免房租税三年,中宗虽然被「安置」,到底是做过皇帝的人,手下自然有一批侍从之臣随侍,房文风特盛,渊源当即在此。但房在中国历史上占的眞正重要地位,尙不是唐中宗在此驻过跸;而是南明最后一个君主在此地建都十八年,为明祚多延了两年。一般硏究明史者,皆以永历

  • 文章大悟(旧礼山)建制沿革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18期  作者:魏邦卓  出版时间:1996-01-10
    关键字: 大悟縣 沿革

    的地方省去州为三级。今之大悟地区,当时归划河南行省[2],分属德安府(治安陆)之孝感;汝宁府(治汝阳)信阳州之罗山;黄州路(治黄冈)之黄陂。明初,改行省为布政使司,十三行省设十三司,另设京师、南京两直隶,今大悟地区分属两个布政使司:河南布政使司汝宁府信阳州之罗山;湖广布政使司德安府之孝感和黄州府之黄陂。洪武九年降德安府为州,属武昌府,省孝感并入德安州;十三年复升德安州为府,置孝感。嘉靖四十二年割麻城、黄陂、黄冈部分地区置黄安[3]属黄州府,今大悟

  • 文章江苏各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 第5期  出版时间:1967-11-30
    关键字: 縣市志

    四)吴『沿革』 禹贡扬州之域,周泰伯邑,春秋吴国都,秦置吴,为会稽郡治。汉为荆国,旋改吴国,后汉于汉置吴郡,梁陈为吴州治,随改名苏州,唐析东北境置长州,为江南道苏州治,宋平江府、元置平江路、明淸苏州府,皆以此为治。淸雍正间,析东南境置元和,为江苏省会,巡抚驻之。民国废府,并长元两及太湖、靖湖二厅称吴,有吴门、姑苏、金阊、鸿城、茂苑、平江诸别称。姑苏得名于西南境之姑苏山。金阊以阊门外金阊亭而名,鸿城为越王城,在娄门外,茂苑即长洲苑,左思吴都赋

  • 文章抗战剿匪接踵时期的胶轶事——认识「日本鬼子」、「土八路」,固我治安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張林森  出版时间:1986-06-20
    关键字: 膠縣 抗戰

    )民国三十五年四月十六日,国军的赵保原暂编十二师的部队和来自南鄕山区的八路匪军,在胶城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夺城肉搏战。时因抗战胜利未及一年,政府元气未复,而占领东北的俄军,则将日军移交的大量武器弹药立即武装共军,使匪军顿时坐大,毛匪于飞赴重庆与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前,即发出边谈边打的通知说:「一个时期内,应继续攻势,以期尽可能夺取平绥线、同蒲北段……胶济、陇海、沪宁各路,凡能控制者,均控制之,那怕暂时也好。同时以必要力量,尽量广占鄕村和府城城小市鎭。」毛匪又在匪延安

  • 文章江苏市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3卷 第16、17期  作者:朱沛蓮 出版时间:1972-05-16
    关键字: 睢宁县

    雎宁沿革周取虑国,汉置睢陵取虑二,东晋侨置济阴郡,治睢宁,南朝宋废郡,梁于此置潼州,入东魏改睢州,北齐并入夏邱,唐宋为宿迁地,金分宿迁置睢宁,元以后因之,淸时属徐州府,民初属徐海道,国民政府成立后,初隶本省第十二行政区,抗战复员时改为第九行政区。别称临淮,以汉时属于临淮郡而得名。疆域东界宿迁,南界安徽泗,西界安徽灵壁,北界邳。东西距五十七公里,南北距四十八公里,面积三百九十九万三千八百四十亩,升一、八〇四平方公里,分为八区。人口

共2501条记录 1/25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