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书画风格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戰前常塾書畫家略述(一)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0期  作者:李猷  出版时间:1975-12-20
    关键字: 常熟书画家 书画风格 事迹简述

    自拟西泠八家之风格,书法之外,刻印复驰名于时。初受学于先伯父虞章先生。后亦得吴昌硕缶卢之指教,运用古封泥及秦鉥入印,开一代之面目,自上海邓粪从学之后,古泥一派,遂流传至今,现台北篆刻家孙静子、吴平等,仍守其法,亦一代之杰才也。古泥作书用短锋羊毫,气势甚壮。晚年亦略参蝯叟之法,年六十左右,患肝病,自知不起。诀别亲友,请人作生挽诗,装成册页。其妇姓金,因筑墓于西山,名之曰「金石龛」。自书其石。仅有一女曰赵琳,能小楷,写灵飞经绝妙。并传乃父篆刻之衣钵。适同邑萧君

  • 文章书画三绝的郑板桥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40期  作者:黃成彥 出版时间:2010-12-25
    关键字: 郑板桥 诗书画 画竹 笔墨风格 “板桥体”

    的灵性根苗的,只有自采其路才能独立于艺林。此外他还立论专精比博杂要更容易成功,事实也是如此。郑板桥画兰竹的笔墨风格,首先源自他的书法根底。蒋士铨说:「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姿致。」画竹则「以草书之中坚长撇法运之」。他自成风格的所谓「六分半书」,瘦硬,「神寒骨重」,以之入画便成了清峻,峭拔而跌岩的笔墨风格。郑板桥的兰竹,只取其「瘦笔」,且控制有度,看似奇纵,实则法度森严。传统画竹,有疏密两体。郑板桥之竹,大多属疏的一体。他说:「始余画竹,能少而不能多;既而

  • 文章楊翁曾毅先生文集序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杨曾毅 人物事略 诗词书画 艺术风格

    且因利就便借得文教中心为庸社会员活动场所。举办诗词讲座;开设书画班;并每年一次举行会员作品联展等,翁贡献尤巨。余亦以此因缘得与翁常相过从,不时获睹其端庄之墨妙与尔雅之鸿文焉。杨翁性情恬淡随和,待人接物,态度诚恳,从不疾言厉色与人争曲直。大有与世无争,与人无求之风范。每为友人所称道。其为文也质朴情真、纪述详实、语句精简、有条不紊、事理圆融,言之有物。想此当与其生平文书生涯,撰报告、写通讯之娴熟技巧有关。然其每临大是大非之事,义愤填膺之情,则理直气壮,自不无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