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阳明学说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明、清「樸學」三儒之學行風範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9卷 第1期  作者:曹尙斌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宋明理学研究 阳明学说 朴学研究 理学家

    一、导言以袪除汉儒之弊、而标举「道统」的宋明理学家,他们的贡献是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孔子讲仁,孟子讲心性,中庸,易传讲天道诚体,都蕴含着「天道性命相贯通」的大义。但如失之于偏颇,则其蔽生焉!而不免于后起者以袪除之历史循环的轨辙。这是古今中外学术演进,不期而然的相似规律。二、「阳明学说」盛衰起伏㈠略指明代理学变迁的分期明中叶以后到清初诸大儒的兴起,绵亘百年间,原以宗王(阳明)学的浙中、江右、泰州诸学派之外,并有东林学社的思想运动,及黄道周的调和朱、王

  • 文章大學篇結構新探

    来源期刊:《同安》 第52期  作者:陳慶衍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大学篇 文章结构新解 中庸证明 孟子述说证明 王阳明学说

    朱子所主乃「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2],更说:「朱子错训格物……以尽心知性,为物格知至,要初学便去做生知安行事,如何做得。」[3]认为照朱子的作法,需受命天理,不染人欲的圣人,才能尽心知性知天,才可照他的方式去做,对绝大多数学知利行,困知勉行的人是不合宜的。宋明以来,朱子改本大学随其所集注四书,广泛流传,人心思维,深受朱子改本的影响,既有古本与朱子改本之分,当有正误,如果王阳明所主宜从古本是对的,就宜尽速遏止朱子改本之流传,才易使人人在做人做事

  • 文章孙文学说阳明学说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周世輔 出版时间:1981-01-15
    关键字: 孙文学说 王阳明哲学 “知行合一” 思想评述

    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今反为此说所误,顿生畏难之心,而不敢行矣。此阳明之说,虽为学者传诵一时,而究无补于世道人心也。」这就是说要鼓励国人实践力行,首在打破「知易行难」说。此说不打破,纵然提倡「知行合一」,亦不能收到劝人力行之实效。第二、 国父认为日本维新,乃得力于西洋科学,非阳明哲学之功。故在前章又云:「或曰:『日本维新之业,全得阳明学说之功,而东邦人士,咸信为然,故推尊阳明极为隆重。』不知日本维新之前,犹是封建时代,其俗去古未远,朝气尙存,忽遇外患频临

  • 文章中山先生之心理建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2期  作者:米至仁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孙中山 知难行易学说 王阳明 知行合一 心理建设

    说明求知要付出很高的代价。二、行易 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又说:「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所谓「为」就是行的意思。又说:「夫人岂有不胜为患哉,弗为也。」「行之而不著焉,习之而不察也;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可见孟子也认为行才是容易的。㈣知难行易学说与王阳明学说之异同王阳明根据陆象山「心即理」之观点,发明「知行合一」学说,为的是纠正知行的支离,以达到「坐言起行」「即知即行」的目的。其动机在「勉人为行」,未可厚非。不过王阳明所谓「知」是狭义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