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太原市隋代鱼国虞弘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9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鱼国虞弘 墓志内容 历史记载 墓葬特点 研究价值

    一九九九年七月,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农民王秋生,挖掘水渠,发现砖石坟,经由省市文物局考古所专家发掘,挖出一个汉白玉石椁。古时埋葬,有棺外加椁者,多用木制,少有用石制的。这个石椁内是一千四百多年前隋代的鱼国虞弘。虞弘中,埋葬的一男一女,是夫妇合葬中还有志铭,磁器、石俑、陶俑、铜币等。石俑脚踏莲花,似与宗教文化有所关联。据志记载,男主人姓虞名弘,字莫潘,鱼国尉纥麟城人,奉茹茹国王之命,出使波斯、吐谷浑等国,后出使北齐、北周、隋,并在北周担任「检校

  • 文章年來山西發現的文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8期  作者:喬家才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山西文物 北齐娄叡墓 相关概述 相关墓葬

    ㈠北齐娄叡出土文物北齐武平元年(五七〇年)葬于晋祠南十五里王郭村西南二里的娄叡,以往误以为斛律金。已于民国六十八年四月到七十年一月,发掘了二十一个月,出土的文物非常丰富。娄叡鲜卑人,南部尙书恒州刺史娄拔的儿子,他的三姑嫁给高欢,生高洋,是为北齐文宣帝,眞正的皇亲国戚。天保七年(五五六年)讨鲁阳蛮有功,皇建元年(五六〇年)封为东安王。太宁元年(五六一年)为司空,淸河元年(五六二年)为司徒,三年(五六四年)为太尉,大破北周军于轵关,擒阳标。天统二年

  • 文章陶然亭与高、石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3期  作者:海燕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陶然亭 相关历史 高君宇 石评梅 高石之墓

    传为佳话。如今已辟为公园的陶然亭,游人除继续喜爱这种柳暗花明,幽静雅丽的环境之外,还有一处吸引人们的地方,那就是在八十年代中期于公园中央岛西山北坡下葱葱郁郁的绿树丛中新建的高君宇、石评梅二。高君宇(一八九六—一九二五)字锡山,山西省静乐人。一九一六年就读北京大学,五四运动时为北大学生会负责人之一。一九二二年赴莫斯科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委。随后到广州任孙中山先生秘书,并参加国民党「一大」,一九二五年随

  • 文章忆家鄕清明扫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2期  作者:陳育柱 出版时间:1978-07-01
    关键字: 清明节 祭祖 伦理道德 扫墓事宜

    淸明节就是扫祭祖的日子,在我中国民间是一最具意义的节日,在家鄕定襄陈家营,我陈氏家族,由执事长辈轮値办理祭祖事宜,于节前几日,即筹划准备祭祖一切事。淸明节一大早全族的人,扶老携幼,担挑祭品工具浩浩荡荡向祖前进,距村十余华里无一落伍者,到达园族长一声令下:除草、挑土、加盖堆、打扫杂草等,顷刻间将园整理一新。经族长检査合格又一声高喊集合依辈份次第站立围,把带来的供果、供菜、点心、香、纸、腊烛、酒等排好,鸣炮焚纸、上香、行叩首礼。族长并讲述列祖列宗

  • 文章恭谒乡先贤阎故行政院长锡山上将军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席涵靜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阎锡山墓园 追思怀念 诗词

    菁山翠岭息英灵,卌五经年蓊郁青;禹甸共和兴大业,河东建设启芳馨;抗倭胜利春残雪,戡乱流离柳絮零;擘画偏安迁此岛,急流勇退掩柴扃。按阎公园在台北近郊阳明山之菁山。今(民国九十三)年十月廿一日为阎公二三冥诞,辞世四十五周年,同鄕多人前往园致祭。

  • 文章垣曲縣洪慶觀商城遺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1期  作者:吳麥黃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洪庆观商城遗址 考古发现 墓葬

    可能是宫殿区。考古工作者在直接叠压和打破城墙夯土的文化层堆积中,发掘了很多陶器,多为粗绳纹灰陶,有尖底鬲、大口尊等,还出土了钻有灼无凿的卜骨。在南城墙的东段,发现了一座打破城墙夯土的葬,内出土铜鼎、铜斝各一件,陶鬲、陶盆各一件,以及少量的玉器等。从地层关系判断,这些葬属商代二里岗时期。从出土的文物及有关资料分析,这座城址年代的下限不会晩于二里岗上层时期的公元前十六至十三世纪,距今约三五〇〇年。垣曲县洪庆观商代城址的发现,丰富了硏究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

  • 文章歸鄉書懷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解項存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大陆探亲 扫墓祭祖 叙旧 人生感怀

    「子欲孝而亲不在,树欲静而风不止。」眞令人肝肠寸断、痛心入体之感。祖坟是解放后迁移到东留村边,所以坟茔尙称完整,计有曾祖父母、祖父母、双亲及二爸(即叔父)等。十日上午男女老幼一行约三十余人,浩浩荡荡去扫祭祖,依序向先祖拈香跪拜,然后焚烧冥票及纸扎,一时火焰腾空,刹那化为灰烬,随风上扬飘向天国,为解氏列祖列宗伺服去也。望景生情,又勾起一片哀伤气氛,有些女眷抑制不住伤感情绪,嚎啕大哭,有感谨记七律诗:「离鄕背井四二年,日日翘首思家园,如今得偿还鄕梦,祖母双亲已

  • 文章關於楊貴妃的傳説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6期  作者:卓韋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杨贵妃墓 人物传说 《长恨歌》 杨玉环

    当然应该感谢白居易《长恨歌》的功劳了。中国杨贵妃杨贵妃小名玉环,山西蒲州永乐(今芮城县境)人。幼时养在叔父杨玄珪家。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七三六年)册封为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妃。二十八年(公元七四一年)玄宗废为女道士,住太眞宫,道号太眞。天宝四年(七四六年)又册封为玄宗自己的贵妃,得到极端的宠幸。天宝末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录山造反,兵破潼关,玄宗仓皇往四川跑,行到马嵬坡(陕西兴平县)杨贵妃被迫缢死,年仅三十八岁。长安收复后,玄宗密遣心腹以棺木埋葬杨贵妃

  • 文章晉王李克用是否葬回雁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2期  作者:賀庭芝  出版时间:1998-07-01
    关键字: 晋王李克用 晋王考古 下葬雁门

    ,而当地的群众说:眞伪实难辨。今年九月至十月间,忻州地区文管处考古队,对代县城西南柏林寺东侧的晋王,进行了发掘考证,发现两座典型的后唐砖碉建筑均为单檐歇山顶斗拱四铺作。后为俑道,道后为室。都用石砌室,为圆角方形,直径十米,深为九米。东西北三面,各碉一座建筑,装饰精美,顶为穹窿顶、室内有人骨数具。据代州志记载,随葬品早在金朝天春年间就被寺僧盗走。但令人惊喜的是室中发现了「晋王志名」,详细记叙了晋王李克用的生平业绩。这就证实了晋王「死于晋阳,葬回雁

  • 文章晉陽太守李淵的祖先是李虎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3期  作者:賀庭芝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李渊祖先 李虎 生平简介 墓地

    我在幼年读书时,读过一部史鉴节要。关于唐朝的记述,一开始,就是唐祖李渊,西凉之后,袭封唐公、晋阳留守。读了这四句之后,使我的思想,认定唐祖李渊,是西凉人氏,也是少数民旅之内的。今天读报,读到唐代祖先李虎一文,始知唐代祖先并非西凉人氏,而是今甘肃省秦安县、原为陇西成纪人。其发掘这段历史的过程是这样的。在清朝道光五年,(一八二五年)坐落甘肃省清水县城东面十公里处的山村鲁家湾,发生了一桩轰动远近四方的事,即是村民在耕作的时候,掘出了一块碑,请来识字的人一看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