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蒙古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圍獵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馬嘯風 出版时间:1977-02-01
    关键字: 围猎 蒙古人 “打圈围” 猎物

    围猎是蒙古人「打圈围」。一想起打猎,我心中就有些激动,那广漠无垠的原野,草木繁茂的大荒,郁郁山林,蕴育著无数的飞禽走兽。在那鸿濛寥廓的长空下,盘旋著几只大雕,牠注视著寂静的大地。这时队队的猎人,男的,女的,穿红挂绿,衣着鲜艳,有的骑着骏马,有的步行,架著鹰,牵着犬,擎著枪,提着「套来棒」(蒙语专投掷用的木棒),在行寻着猎物。那兔跑雉飞,鹰搏犬追,马驰枪鸣人喊的热閙镜头,伟大的场面,明晰的展现在脑海里,一幕幕的景象又在不停的重映着。恨时光不会倒流,旧梦只有

  • 文章蒙古马与鹰犬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杜荀若 出版时间:1972-02-01
    关键字: 蒙古马 马之性情 相马 秋草黄鹰 蒙古狗

    年来于报章杂志,常有描述马及蒙古马者,其中以钱公来,王汉倬及杨文璞诸先生的作品最为眞实,而且文笔生动可爱,是眞能知马者。笔者生长在中国北部黑龙江省,接壤内蒙产马之区,当地主要交通工具,惟马是赖,笔者农家子,幼年时代,远近出入随时皆以马为代步,平常饲养,飮之食之,接触尤多,故对蒙古马之习性了解亦独深。生平爱好,似有天性,每忆儿时生活,不禁会联想到马,塞上雪消,草靑牧野,风和日丽,马鸣萧萧,顽童三五辈,执新柳枝,策无疆马,嬉戯于平原旷野之上,那一种海阔天空

  • 文章满淸八旗与蒙古盟旗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2期  作者:陳嘉驥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盟旗制度 蒙古语

    满淸的八旗制度,与蒙古盟旗制度,根本互不相同。八旗是满人用以部勒族众,寓民于兵的一种军政合一制度,无固定治区;而蒙古盟旗则系根据满淸政府命令设置,由地方部落组成,有固定治区。满人初为部落社会,每于狩猎或出兵作战时,编为十人一组,每组有一个人为头目,这个头目满语称为「牛彔额眞」。努儿哈赤兴起,以武力东征西讨,长白山以东的通古斯克部落,多为其征服,因此土地日广,辖众亦日多。其后,努儿哈赤并不以称霸长白山以东为满足,并将其征服对象扩及北方与西方其他族众,因此

  • 文章蒙古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8期  作者:嘉驥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女真人 呼伦贝尔 驯马 蒙古马

    自古以来,马不仅为人类主要交通工具,并且是人类从事生死存亡战争时的最好伙伴。每当战士们奋不顾身冲锋陷阵时,战马无不随之勇往直前,与战士同生共死。同时在作战时,敌对的双方一向是射人先射马,这样更可以说是马先士卒了。中国马的种类不多,一般说来有产于川滇等地的川马,以及产于蒙古各地的蒙古马。川马因为体格较小,重力不够,在山野里驰驱的速度也不够快,同时川滇等地多山而草原少,因此产量也不多。蒙古马体格较川马大,但较以阿拉伯马为主的外国马为小,可是蒙古马在原野驰驱上

  • 文章蒙古的婚礼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8期  作者:扎奇斯欽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蒙古秘史 婚姻习俗 婚礼 迎亲 出嫁

    外,喇嘛是不来参加的,因为成家的婚礼与他们出家的宗旨是不合的。如今神州陆沉,礼法散失,上述的一切,是否已成明日黄花?遥念及此,不禁又觉忐忑不安了。[1] 「哈达」是一块丝绸织作的,上有佛敎花纹,花纹有淡靑有纯白两种。其中以白者为尙。传说是最初从天而降的。纵着折成三折,以开口方向赠呈对方。象征福泽绵长,前途无限。[2] 「十善之福」是佛敎中的十种善德。[3] 「原配」蒙古语作abali gergen。按蒙古社会曾为一夫多妻制的社会,在诸妻

  • 文章白蘑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9期  作者:馬若籣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蒙古高原 张家口 植物 饮食 白蘑

    白蘑属菌类植物,色洁白,味芬芳,置于室内经常香气四溢,有人从外面进来,立即闻到异香扑鼻,用之烹鸡煑鱼炒菜,均能助长鲜美,如和山鸡海参做三鲜饺子饀,做冰蟹火锅,做鸡绒口蘑汤,尤为脍炙人口,其特点为储藏家中,或邮寄远方,不腐不蛀,经久不变。白蘑生于兴安岭之靑山翠谷,人迹牢到之处。兴安岭高大雄巍,是蒙古高原到松辽平原的分界线,由岭南到岭北,高峻陡峭,无法翻越,须穿过约五十至七十华里溪谷(俗称坝甬子),谷底溪流边,芦聋细柳丛中,小径隐约如三五骑士策马前进,距离数

  • 文章蒙古人的生活与风习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9期  作者:砥亭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习俗 饮食 婚姻 生育 祭祀 蒙古人

    蒙古人生活,在昔不仅有王公与平民之分,亦且有游牧与农垦之别。平民大多数仍过其原始生活,主公则因厚禄巨歛养尊处优,其物质享受与汉族人相若,且已渐带欧美色彩。游牧生产全赖畜类(马牛羊),进步很慢,农垦区与内地相同,蒙古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惟蒙人欠缺勤奋,疎于生产储畜,生活尙窘苦。衣着通常以牛羊皮及棉布制作,缝纫简单,甚少洗濯,难免汚垢。进步地区,则有接近汉人服饰,更有西装革履者。其服饰所系之腰带,举凡旱菸袋,打火石,餐刀,佛像,念珠,鼻药壶等,均佩附之。衣服

  • 文章漠南瑣談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30期  作者:砥亭 出版时间:1992-08-01
    关键字: 张家口 蒙古高原 牧业 蘑菇 农业

    我国北部一千公尺之蒙古高原上,中央大漠横亘,大漠之南,北面缘稍较湿润,能有草地,是仅有之生产地带,一般称为塞北地方。漠南草原是指大漠以南至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山麓之蒙古高原南部边缘地域。在塞北地方中以纬度较低,且较近海。年雨量约在二—三百公厘之间,形成广大之草原地带,历来是蒙人游牧之中心区域。近代由于华北平原之人口过密,冀、晋农民为觅耕地,多来垦殖。故今日漠南(即塞南人所称之口外—指在张家口以外)的地理景色,是汉、蒙杂居处地区。也是牧、农及小本商店、小

  • 文章張家口的奶皮子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6期  作者:培適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饮食 奶制品 寒冬 蒙古 牛奶 黄米酒

    在每年春节来临的时候,一直到了上元节的日子,大多是寒风苦雨的天气,人人都是冷的难过,街上的行人都穿上了冬服,台北这个亚热带的战时首都,也就变成了北国的都市了。我省同鄕会每年都在春节有一次聚会,每次亲眼看到同鄕们有许多位都穿上了大棉袍,有年长的老鄕亲们更有的穿上了皮袍子。在这样冷飕飕的气候中,使得每个人都想起了家鄕来,在这冷的气氛中使我更对家鄕的事物加深了追忆的囘味。冷天的气象不但不会使我害怕,却更使我发生了欣喜的快慰,每当由蒙古高原袭来的大寒流,我必然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