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学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东北民俗文学「忆眞妃」(二)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王靜芝 出版时间:1978-11-01
    关键字: 东北民俗文学 “忆真妃” 《长恨传》 《长恨歌》

    情,笔意与梧桐雨、长生殿两作近似之处很多,但却没有近于相同的句法。换而言之,忆眞妃一曲,与梧桐雨、长生殿二者同源。长生殿参考梧桐雨第四折成为「哭像」与「雨梦」两出,而忆眞妃保持了剑阁夜雨闻铃的原有诗意,融合了梧桐雨和长生殿,而不肯抄袭,全部由自已创作。虽然在前后相对照之间,可以看出许多笔意接近的迹像,但并无一句半句的摭用情形。这倒是忆眞妃的作者,特有的表现。笔者在此提出「忆眞妃」此一特色,并不是证明忆眞妃比前面两作品更好。事实上就文学水准说,忆眞妃当然比前二者

  • 文章东北民俗文学「忆眞妃」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王靜芝 出版时间:1978-08-01
    关键字: 东北 民俗文学 真妃 鼓词

    一、引言民俗文学,大体属歌谣小唱,以及数板韵语之类。以其内容多由风俗人情产生,或传述民间故事,故流行于民间,深入民心,足以影响社会风气。民间歌谣,其实是韵文最早的起源。诗经十五国风,本是釆自民间诗歌。诗的始作,自有文字之先,就以感情的激荡而吟之于口。尙书虞书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就是由於志之所之而发之于言。言太短促,不足以宣泄心中的情感,于是就发而为歌。所谓歌就是永言,永言就是长言,将声音拉长,就将言语变成了歌了。然后再加以音律的抑扬

  • 文章東北曲藝——八角鼓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張彊 出版时间:1997-06-01
    关键字: 八角鼓 曲艺 民间俗语 文学

    古今例鉴,能不醒悟!按:曲调皆民间俗语文学,都是演唱些忠、孝、节、义故事,敬祈海内外各界乡亲找寻是祷!

  • 文章东北民俗文学「忆眞妃」(三)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王靜芝 出版时间:1979-02-01
    关键字: 东北民俗文学 “忆真妃” 杨贵妃 民俗鼓词

    五、忆眞妃用事忆眞妃一曲,虽属民俗文学,其中所牵涉到的,写入文中的史实,故事竟也不少,这一段东北民间小唱,我们既然介绍了出来供读者欣赏,关于这里面用事之处,便也该择要录出,俾增欣赏兴趣:真妃:唐玄宗杨贵妃。父玄琰,蜀洲司户。早孤,养于叔父。开元廿四年,以姿色蒙玄宗召见,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眞。既进见,玄宗大悦,不期岁礼遇如惠妃。宗中呼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有姊三人皆有才貌,玄宗并封国夫人之号。长曰大姊封韩国,三姊封虢国,八姊封秦国。并承恩泽,出入宫掖

  • 文章鄂倫春人的風俗習慣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林木 出版时间:1992-12-01
    关键字: 鄂伦春族 口头文学 穆昆大会 狩猎 婚俗

    的路口插上木棍,棍端指著前进的方向。每次迁移时,在住过的「斜仁柱」(以小家庭为单位的棚房)中间篝火位置上斜插一根木棍,木棍下部刻上豁口表示距离,一个豁口表示不远,两个表示稍远,三个表示更远。在鄂伦春人的生活里,不大需要计数。所以,他们数的观念特别落后。谈到重量,只能以马驮来计算,例如一头野猪需两匹马驮,一头大的犴需四匹马驮。里程的远近也以骑马走几天来计算。长度与高度,以两手向左右平伸的长度为标准。圆的物体,以两手合抱为标准。虽然没有文字,鄂伦春人也创作出许多口头文学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