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武汉共返回5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参与抗战时期武汉会战记实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期  作者:張振國  出版时间:1967-10-10
    关键字: 武汉会战纪实

    前言民国二十七年二月,抗战面临极度艰苦阶段,京沪已相继不守,武汉保衞战争序幕,行将揭开,同时第二期全面抗战工作,亦正在作积极准备,这个艰钜伟大的历史任务,由我湖北全省的父老,以及受命鎭藩江汉之陈公辞修将军来负荷!斯时振国正以步兵团长职务,调任武汉衞戍总司令部上校参谋,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成立后,旋调任长官部机要室主任,而担任总司令曁司令官的,正是陈公辞修,徐州会战终了,军事会议检讨结果,认为战术战鬪,固为失败之果,而军事情报不善,实为影响战争失败之因

  • 文章武汉会战造船记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期  作者:王洸  出版时间:1967-10-10
    关键字: 武汉会战 造船抗战

    前言民国二十七年的夏天,武汉大会战业已开始,日本飞机经常轰炸武昌市区和汉口郊外,情势紧张,人口物资纷纷向长江上游疏散。但是长江轮渡还是每日开行。轮渡的航线经常不变,由汉口到武昌,船离江汉关码头先下驶,等过江后,沿武昌江岸,从下新河一带,溯江上驶,到武昌的汉阳门码头靠岸。那一段时间,过江的乘客,在上行轮渡上,可以淸楚的望见,许多工人先在下新河口挖掘泥土,筑起堤坝,后又在坝内忙着建起很高的钢铁结构,很快的在模板内灌注水泥沙石,不久成了四幢没有门窗的高楼大厦

  • 文章参与抗战时期武汉会战记实(九)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4期  作者:張振國  出版时间:1970-01-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武汉会战

    功,而我将士之忠勇衞国精神,实堪敬佩。是役,我伤亡官长十员,士兵三五零名,而敌人则伤亡倍之。附记:一、第一九七师,乃湖北地方团队所编成,装备极劣,而战志奋发,师长丁炳权,黄埔一期生,器识弘达,多谋善战,各级将校,皆吾鄂优秀之士,全体官兵,均三楚靑年子弟,堪称唯一之湖北劲旅,武汉会战后,经笔者苦心奔走,获蒙长官陈辞公,特准补充新造步枪四千五百枝,轻重机枪三百挺,砲二十门,及其他良好装备。嗣后,该师转战湘鄂,战绩辉煌,师长丁炳权,积劳病逝战地,尽瘁国是,永埋

  • 文章参与抗战时期武汉会战记实(四)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期  作者:張振國  出版时间:1968-07-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武汉会战

    武胜关,平靖关附近战斗(民国二十七年十月十九日至同月二十五日)一、地理形势武胜关,平靖关一带,山势峥嵘,峯峦重叠,高屋建瓴,绾谷豫鄂,为武汉北部之屛障,扼平汉交通之枢轴,固形胜之地,为历代兵家所必争,设若不守,则敌据此可南趋武汉,东阻我军退路,西叩荆襄之门,其对于军事上之价値,槪可想见:二、战前态势当武汉会战,进至十月初旬,沿大别山北麓前进之敌,与我激战于河南信阳以东,一路向南进迂回至柳林车站,企图直犯武胜关,十月十二日,信阳不守,柳林之敌,进至潭家河

  • 文章一九三八年武汉大会战序言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58期  作者:李永銘 出版时间:2006-01-10
    关键字: 武汉会战 序言

    在日本帝国主义者看来,打下中国首都南京,就意味着占领了中国中枢,中国政府就得投降了。然而,中国政府以政府西迁重庆、召回驻日大使的行动再一次使日本在政治上受到打击。这样,日本侵略者在紧盯重庆时,碰到了无法逾越的武汉。事实上,国民政府的中枢机构与党国要员就在武汉,共产党的代表也驻在武汉。此时,武汉由于它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地位而成为中国实际上的战时首都。就在南京失陷的同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已在武汉制定了新的抗战策略。二十五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对时局宣言》,提出

  • 文章《保卫大武汉》展牵动台湾提供专题片见证历史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0期  作者:張雲寬 出版时间:2009-01-10
    关键字: 《保卫大武汉》展 武汉会战七十周年纪念 武汉会战

    日前在省博物馆开展的《保卫大武汉》,以一〇〇多件实物、三〇〇余幅图片,再现七十年前武汉大会战的烽火岁月。其中来自台湾的部分展品首次亮相,为人们重温这段难忘历史提供了新的见证。七十年前的汉口遭受怎样的磨难?断壁残垣,疮痍满目,一幅日军轰炸后的汉口全景提供了悲惨的图景。另一幅中山公园前军委会战利品展览图片,清晰可见张贴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铿锵之语。由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馆提供的这批图片,共十余张,画面震撼人心,催人警醒。省博物馆陈列部主任王纪潮研究员介绍

  • 文章中国近代史事长咏——武汉大会战(下)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3期  作者:萬文彬 出版时间:2004-10-10
    关键字: 武汉会战 追溯历史 抗战纪实

    柒、武汉大会战史实注⑴、我方保卫武汉之兵力:武汉大会战,涉及皖、赣、豫、鄂、湘五省,为应付日军大举攻夺,我将此地区分为五、九两战区。(A)、第五战区领长江北岸皖、豫、鄂三省,司令长官为李宗仁,辖孙连仲第三兵团,李品仙第四兵团,共五十师。(B)、第九战区领长江南岸皖、赣、鄂、湘四省,司令长官为陈诚,辖薛岳第一兵团,张发奎第二兵团,另有武汉卫戍司令部,共五十七师。王辅《日军侵华战争》第二册P858—868,有五、九两战区编组系统表,师长以上主官姓名,及

  • 文章抗战时期武汉地区的战争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9期  作者:何定棟 出版时间:1981-04-10
    关键字: 武汉会战 蒋介石序传

    蒋公于台儿庄大捷以后,亲自来到庄内庄外,慰勉忠勇将士与爱国的人民。他往来于武汉及各战场,十分辛劳。自从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于二十七年四月一日公推他为总裁以来,党的领导责任,也加在他的肩上。日本人受不了在台儿庄战败的耻辱,恼羞成怒,加派三个师团来对我军报复,并且从南京对岸的皖中,沿着津浦铁路南段向北进攻,企图把孙连仲部、汤恩伯部、张自忠部,都包团在里面,加以捕捉歼灭。我方起先也增加了不少的部队,来和日军对抗,兵力一共达到了六十四个师、三个旅。后来

  • 文章参与抗战时期武汉会战记实(七)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期  作者:張振國  出版时间:1969-07-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武汉会战 战争纪实

    大别山脉附近战斗(民国二十八年四月三十日至五月十五日)一、地理形势大别山脉,西与桐柏山相衔接,重峦叠障,雄峙豫鄂皖三省边区,地形险要,农产丰富,南可控制长江,西可攻袭平汉铁路,威胁武汉敌之侧背。北藉黄汎区之掩护。可与豫中我军相连结,乃抗战期间,最有利之游击地区。本地区之河流,县河流经黄陂入武湖,擣水经黄安,白塔河经麻城、宋埠汇入长渡湖,均分别南流,注入长江。交通,全系山僻小径,其外围则交通便利,除长江之水道,及平汉铁路外,公路亦甚发达,计有沿江公路,自

  • 文章参与抗战时期武汉会战记实(五)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期  作者:張振國  出版时间:1968-10-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武汉会战 战争纪实

    随县枣阳会战(民国二十八年五月一日起至二十日止)一、地理形势随枣,东以平汉路界鄂东,西有襄河,南有大洪,北以桐柏山系界豫南,雄峙鄂北,俯瞰武汉盆地,屛障宜、沙、襄、樊,乃第二期抗战之要地,尤以大别山位于襄河、溳水两河谷之中间,控制汉宜,京钟,襄花诸公路,形成鄂西北战场之枢轴,惟幅员较小,比高不大,非有力部队,不能坚强据守,牵制敌人,发挥地略上之作用。地处大洪,桐柏两山之间,河沟纵横,溳水发源于桐柏之阳,纳诸细流,经随县,安陆南流,而注入襄河,长江。唐

共59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