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期(号): 第15期
出版日期:1984-11-01
出版周期:季刊
开 本:16开/32开
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十二世紀到十三世紀)不過,要到十五、六世紀,住在海峽對岸的漢人才大量遷移到此,而在早期移民中,當以鄭成功從荷蘭人手裡收復台灣爲最具其關鍵性。他統治台灣,建立郡縣、規劃土地、開發荒土、鎭撫土著,大局以定,河山得保。惜以早逝,其孫克塽投降滿淸,結束明朝天下。淸室得了台灣,原亦有意放棄,而以施琅反對,因仍得保斯土,而使漢人之遷徙於此者日多,於台灣之建置,固亦有其可紀也。唯淸廷於這時期,建設並不積極,遂致外患頻仍,內亂益甚,因被日本入侵,而有所謂牡丹社事件發生。淸廷乃派沈葆禎來台展開兩國談判,以善其後。而他更採積極的治台政策,一八八六年台灣終於建省,而有劉銘傳繼起在其奠定的基礎上獲得成就。自一八九五年至一九四五年,台灣淪於日本統治,幸經八年抗戰,日本敗降,得以光復河山,重歸故國,今日台灣之成爲中華文化的堡壘和復興基地,自皆先民先賢經之營之所獲致也。本文作者陳奇祿先生台灣人,爲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並此介紹。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101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