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声韵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国声韵格律诗的开创者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12期  作者:古今柏 出版时间:1993-12-10
    关键字: 沈约 宋书 谢灵运传论 声韵

    宋书·谢灵运传论》,是文学批评史上很有影响的理论著作。《谢灵运传论》这篇传纪,虽为诗人谢灵运立传,但内容并非专论谢灵运及其诗歌,而是作者借以发挥自己对于文学的意见,所以在传后又附写了《传论》。《传论》着重论述了诗歌的声律问题。是「永明体」诗歌创作的理论根据,也是我国诗歌声律理论的最早文献。它提出了对诗歌声律的要求:「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其基本观点是以四声来调配诗句的声韵,使平仄相间,高下相对,构成诗歌的音乐美。《传论》还阐述了情

  • 文章《講粵語》淺談粵語與國語的相同與相異之處(二)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396期  作者:梁雪華 出版时间:2016-12-01
    关键字: 讲粤语 国语 心机 口语文字 声韵

    国语有四声,粤语有九声,国语有分轻声、重声,粤语则无分轻、重声,只有声韵的高低。粤语的第1、2、4声,与国语第1、2、3声的音高相同,只是国语的第3声(ˇ)有回声,粤语则无回声。粤语的第3、5、6、8、9声,是悬挂于中间的,此五个声国语是没有的。因此,学习者必须借由勤加练习,多听、多说,以增进熟练度以外,并无捷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功夫下的越多,发音自然越标准。一次笔者的一位学生,在赴澳门工作前数日,传来一张智慧型手机截图,内容是他向澳门友人报喜

  • 文章声韵学、文学探讨广东白话字音的特性及功能(上)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4期  作者:江正誠  出版时间:2008-10-31
    关键字: 广东话 声韵学 文学 白话

    古人把声韵学、文字学和训诂学合称为「小学」,很明显地可以看出那是从「形」、「音」、「义」三大要素来诠释中国文字的特征的。外国文字有音、义而无形,故而书写的文字只是心中思想的表达而已;而我国文字的「形」,却可以构成各个时代,由古奥而平易、从缓慢而便捷的不同风格的书法艺术。从「音」方面立论,我国文字是一字一音,而外国文字则是由两个以上的字母连缀而成,故而一字有数音节(SYLLABLE)。再者,在外国文字中,同音字不多,但中国文字却有不少同音或「音近」的字

  • 文章声韵学、文学探讨广东白话字音的特性及功能(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7卷 第1期  作者:江正誠  出版时间:2009-01-31
    关键字: 声韵学 文学 广东白话字音 特性 功能

    台大中文系博士班畢業,國家文學博士。曾執教成大中文系。歷任高普考襄試委員、中華民國水墨藝術學會、禮樂學會及樂器學會理事。現爲中華詩學研究學會永久研究委員並於輔仁大學、中原大學及台北護理學院教授文史哲詩詞書畫等人文藝術。國內外書畫展共十次,書畫作品獲國父紀念館、中興大學藝術中心、美國加州之「美國銀行」、士林地方法院、台北護院、逸仙畫廊等收藏。

  • 文章近体诗集自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4期  作者:劉鑑 出版时间:2009-02-01
    关键字: 诗的声韵 律韵 诗与人的关系 回文诗 近体诗

    五句的兮、定则分别平仄而定,但其ㄨ音句虽声韵同,但与后人所定声韵之韵目属亦各有不同。故这些诗的形成,仅为平仄声韵,则无所谓韵目字的归属,于今观之,而实为诗的刍形,是以诗经为我国诗发皇之根源,则确信无疑。至其随时代演进逐渐蜕变、楚辞、汉赋、乐府而至五言、六言、七言的古风。吾人研究这诗的转变,魏晋之前,无论辞、诗、赋等仅为声韵的结合,比及曹丕作燕歌行,不仅具有声韵,同时也产生了同声韵在一个韵目里。它通篇十五句,每句最后一字都是下平「阳」韵,因之有此诗的声韵出现

  • 文章黃侃傳(七)績學江漢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3期  作者:葉賢恩 出版时间:2007-04-10
    关键字: 黄侃 武昌兵变 张渲 武汉高等师范学校 《武昌乱》 声韵略说》

    记录了黄侃的生平几件事以及黄侃的文学评论与思想。

  • 文章蜂腰繼絶傳薪火 瑞安林伊文物館開館 劉克雄演講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0卷 第5期  作者:陳霖  出版时间:2014-10-01
    关键字: 瑞安图书馆 刘克熊演讲 林伊文化馆 文化复兴 声韵学

    女子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台湾东吴大学、辅仁大学、台湾师范,以精通古籍及文字学见长。被誉为《将”瑞安之学“遍播东南亚》的代表之一。(以下为林伊入室弟子刘克雄教授,在开幕式演讲的《蜂腰继绝传薪火》部份节录:我曾写过的一张条幅:「蜂腰继绝不忘先师之遗言,章黄实学殷期后生传薪火」,用以与学生共勉。在这里,解释一下「蜂腰继绝」的含义,大家知道,蜂是两头大中间细的形状,先师曾对我说:自顾炎武以后,乾嘉以来的学者,对声与韵的研究有很大的成就,像蜂蜜的头,声韵之学,偏重

  • 文章漫談近體詩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4期  作者:劉祿成 出版时间:1986-04-01
    关键字: 地方文献 古体诗 近体诗 声韵变化 诗词规律 绝句

    的地方。四、声韵变化我国因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文化历史悠久,语文不免繁复。字形有秦始皇的统一,而字音却各说各的,直至民国倡行国语之前,皆南腔北调,方言杂陈。不过,历代的政治虽有分合,大致是统一的局面,为了政治沟通和学术交流的需要,很自然就形成一种通行的话。这种话大家称之为官话。代代相传,中间虽有很多变化,但大致均能产生承传发扬的作用。从历代的韵文及韵书里,即可寻觅这种通行语的掺杂、吸收、融合、流变的痕迹。我国最早的韵文,要算孔子删定的诗经了,以后乃有楚辞、汉赋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