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原文化共返回4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題辭)賀詞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76期  作者:龐靖宇 于鎭洲 韋德懋 出版时间:1992-08-03
    关键字: 贺词 题辞 中原文化

    李公濤 潘可信 張澤溥劉正信 李小然 彭全德■治美 陳應華趙驚濤 馮汶波 劉克禮劉達運 王成喜肇民 李欽聃 史梅岑趙修文 丁淑芳 李小然青雲趙驚濤 趙雲鵬宋子芳王轉運張友華楊明堂楊祥麟洪澄蔚陳中英 張性荃張彩珠 盧博文張友華 黃志生 馬國強楊振熙賈松珍 梁越彭玉官 彤雲 蔣家祥

  • 文章中原文化溯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祝毓 出版时间:1970-03-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名称 文化演进 朝代更替

    故有「中原衣冠」的说法,是以衣冠代表中原文化。中原多为古代帝王的都城京畿,例如伏羲氏都陈,神农氏先都陈,后迁曲阜。黄帝都于轩辕之邱(河南省新郑县),邑于涿鹿之阿(山西解县盐池附近),迁徙无常。帝高辛氏都毫(河南偃师县)。帝尧陶唐氏、高辛子、都安邑(解县)。舜,黄帝八代孙,都莆阪(山西省永济县)。禹封于禹县,即位安邑。商成汤,舜司徒契之后,都毫。旧说殷凡五迁,今从张其昀先生据王国维甲骨文研究说殷有六迁:就是毫(商丘、南毫)、嚣(荥阳)、相(内黄)、耿(一作邢

  • 文章河南漢碑述要(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11期  作者:任敬之 出版时间:1970-11-01
    关键字: 汉碑 石刻 中原文化 考古

    壹、前言中原爲石刻的淵藪。這句話幷非誇大其辭。只緣中原本爲歷代政治文化中心。其文化水準之高;研究學術風氣之盛。綿延不絕,代有達人。因而富潤屋,德潤身之外;尙思有以報本追遠、銘勒貞石,以垂永久而昭來茲的習慣。流風遺俗,代代沿襲。豐碑表墓,歌功頒德。自東漢(河南無西漢刻石)迄今歷兩千餘年而不喪。閒步荒野,旅途道旁。極目四望,斷碣殘碑,比比皆是。惜多埋沒麥浪禾壠,敗壁頽垣。風雨剝蝕,以任其與草木同朽、復爲牧童野叟常用爲磨礪草鏟糞杈的砥石。這還不算,甚至賭輸鬥敗...

  • 文章屋頂上的貴族瓦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許進雄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屋瓦 建筑历史

    春秋記載:魯隱公八年,宋公、齊侯、衛侯「盟于瓦屋」,指的有覆瓦的屋,這在當時是偉大了不起的建築,恰如美國的五角大廈一般有名,不知近人能否想像「瓦」在古代那種尊貴的身分和地位?

  • 文章黄河与中原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2期  作者:何啓民 出版时间:1988-02-29
    关键字: 黄河 中原文化 文化渊源

    此后新一代的中原人,文化程度渐高,无论思想与文化,莫不受彩陶裔民之直接影响,也惟此具高度文化遗传的已中原化的陶民及新一代的中原人,对中原文化之发展方有建设性之贡献,所行之事迹与所遗之文化,是値得颂扬的。渐渐的这种高度文化之遗传因子逐代减弱,该新的中原民族又逐代的在黄土之培育与黄河之灌漑下,而演绎出具大汉特质倾向的文化,盖与所谓「水土」之养育,应该就是这种至今也无法理解的,生理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后世对始民文化程度之高,及造福后人的种种创造与发明,均使后世儒者

  • 文章(古今鄉賢)河南省固始縣歷史上頂尖人物(續)陳元光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7期  作者:任兵 出版时间:1995-07-03
    关键字: 陈元光 李世民 水利 中原文化

    固始属光州管辖。陈之光率兵打败了蛮獠首脑陈谦、苗自成等,前后经过九年战争,叛乱敉平,已是高宗垂拱二年,陈之光上书朝廷,请设漳州郡,奉准后命其为郡守,辟地置屯,招抚流亡,营农积粟,通商惠工,从而使漳州一带,东至泉州(同安)、兴化(莆田),西南踰潮州、惠州(均在广东东部),北抵汀州(长汀),漳平、南接诸岛(厦门、金门),方数千里,无烽火之警,号称乐土,陈氏祖孙四代,世领州事,历经百余年,使蛮荒东南边陲,得沐中原文化,厥功甚伟,追慕先贤,是故后人为陈之光建庙,不称

  • 文章台湾与中原文化的历史渊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5期  作者:王宇清 出版时间:1972-05-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台湾 文化特质

    大陆沦陷,精华尽萃于此,三民主义的建设逐步实施,文化复兴的巨潮乘时以起,台湾在国史上的璀璨新页,正与日俱增。而今日生于斯食于斯的每一居民,无籍贯或身份之分,更如何淬砺奋发,善为体认台湾与中原文化的历史渊源,力图发挥其民族文化的时代意义——也是历史的意义,这是人人必当念兹在兹,寤寐以赴的大责重任。[1] 李氏谈话:三民主义是我们一条新文化最正确的路线——改造出版社「中华文化复兴论集」。[2] 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3] 林朝棨:「台湾

  • 文章灿烂的中原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10期  作者:豫人 出版时间:1987-10-30
    关键字: 中原文化 学术研究 历史资料 历代名贤

    河南是我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中州長期爲帝王之都所在地,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豫州大地,人傑地靈,歷代人才輩出,產生了一大批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和文學家,他們留下了大量珍貴的著作,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古代的思想和文化藝術寶庫。這些古代名人在各個領域中所達到的成就,在中華民族文化發展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我國學術興起于春秋時期,最初出現的儒、墨、道三家,是春秋戰國之際的『顯學』。三家中源于河南者有二;道家創始人...

  • 文章中原文化之显著表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1期  作者:楊一峯 出版时间:1970-01-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学者论述 中华文化 民族性

    一 何谓文化 何谓中原文化谈到「中原文化」,即须先将什么是「文化」?而「中原」又何所指?认识淸楚。认淸「文化」与「中原」均何所指,更须明了二者底广义与狭义,才能正确认识我们所要谈底「中原文化」。分别说明如下:(一)何谓文化笔者在「中华文化复兴底途径」一文里,曾给「文化」作如下的定义:「文化就是人类为着适应生存、改善生活,而在物质精神等方面所创造底一切成果。」这个定义是从 国父「民生史观」来的。 国父认「历史的重心是民生」,「民生问题就是生存问题」。而

  • 文章文獻與歷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于鎭洲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文献 《中原文献》 创刊纪念 中原文化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保存史料最豐富的國家。歷史是一個國家民族的根源與命脈,它的形成是透過時空由各地方人群活動紀錄的彙集,國史多係採擇各地方文獻編纂而成。方今世界各地傳記及方誌文學之興起,可見社會對此方面知識的需要與重視,同時亦可彰顯其在史料運用方面之功能。中原文獻在台北創刊,迄今已屆卅週年。回顧當年創辦伊始,王撫洲、張金鑑、李士賢諸先生,披荆斬棘,排除萬難,終於成功發引問世。其精神之可佩,令人肅然起敬。嗣後歷任負責人韋德懋、侯傳勛,現任董事長馬駿、社長丁華永...

共45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