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始祖之秀公,于康熙后三十年间率族人首由山西洪洞县迁居于山东滕县之柴禾店。该地因地势低凹淹水,清乾隆十年后迁泗水县小王家庄。之后,之秀公一支再迁至星村鎭,定居于今之棋盘大街,以农立业,四代同堂,宏扬孝悌,忠厚传家,敦亲睦邻,乐善好施,为鄕里颂。更为彰显祖德,普遍照顾云云众生,故号为广育堂。至先祖父暐照炳公自立门户起,更为重视人格培育,所以取增德堂为支族堂号,藉以怀励子孙也。(二)民国三十四年,先父暐右奎公任职济南市青济区特派员办事处,青壮家人均迁居于济南公修街
堂号」在过去的年代里,是代表一个家族的地位和声望,也含有敎育子孙的意义,先曾祖父毓棕公时代,我家是四代同堂,家口有五、六十人,男女工人六名,耕种有村东大半的田地,著名的一块是方方正正的「五十亩」。早年曾经营过中医和油坊,所以算得上是星村的富族之一,「广育堂」便是当时的堂号,历代祖先都遵循家训,耕读建业,为善好施,乐于相助,曾听老人家说:在收割小麦的时候,地上都会掉落些小麦穗,穷苦人家有一家老小到麦田里拾麦子的风俗,只要董家的麦子没割完,他们就不怕捡不到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032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