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三十六年六月我奉山東省政府令派任嶧縣警察局長,嶧縣與我的家鄕臨沂縣接境,兩縣縣城相距不過百八十華里,這時臨沂縣境已完全陷入共軍之手,我的家人,東躱西藏,難得安全。聽說我已到嶧縣,我的二家兄憲鑫和四舍弟憲滋就帶了我的長子慶康避難來到嶧縣。這時嶧縣縣城也是一夕數驚,所以才決定將他們送往台兒莊,好讓康兒進私立勝利中學就讀。民國三十七年十月,戰局逆轉,嶧縣縣立初中與台兒莊勝利中學聯合南遷江南,最後被併編爲國立山東第四聯合中學,由南京遷瓜洲。最後遷校至湖南宜章...
-
前言「山东流亡学校史」的出版,不仅成为「山东文献」的重要史料,对于山东同鄕,身历其境的流亡学生,甚至于关心此事的人,都是很大的安慰与鼓励。尤其意想不到的成果,恩师王校长志信先生因为编辑此书,历时经年的辛劳,身体却变得更健壮,精神更旺盛了。校长决定进一步筹编「山东流亡学生史」,并指定我将个人经历撰稿一篇。我多年从事技术行业,很少写文章,何况将近五十年的陈年往事,记得的已经有限,要写成一篇有系统的回忆录,实非易事。但是,当我想到:我们一家六口,包括我自己姐弟
-
讲授法律课程。很幸运的,我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已经将生活中重要的事项,分别记载在日记和生活写眞里,最近把它整理、补充和修正以后,就成了我的回忆录。因为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做法官工作,所以我给这本回忆录命名为「法官的一生」。同时,也为了鼓舞年轻人要有肯吃苦能奋斗的勇气,我把它的副题称为:「山东流亡学生的辛酸与成长」。我恳切的希望,看过这本书的人,能够激励起奋发图强的信念,勇敢地来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尤望学习法律及司法界的同仁们,将此拙作看成法律人修身
-
第一章階段:在阜陽的第二臨時師範學校民國三十四年六月,山東省菏澤地區游擊部隊保安第二十二旅張志剛部,奉命轉移皖北,在曹縣梁堤頭遭共軍襲擊後,陷區各級學校相繼解散。魯西南三區聯立高中校長郭俊卿先生亦在土共數度脅迫後,宣佈解散。端午節過後不久,與劉存璜表弟由菏澤東關外搭馬車走上流亡之路。經過定陶、曹縣、商邱、(朱集鎭),第三天傍晩到達安徽亳縣。次日經人指引,穿過亳縣縣城,南行三十華里,越過僞軍張嵐峰的一個據點,向南行即是十里眞空地帶,也是最危險的宵小出沒地區...
-
盧毓鈞先生,山東平度人,民國十九年生,他是警察史上第一位從一線一星基層警員,幹到三線四星統率全國八萬多警察的警政署長。他就像軍中,從二等兵幹到了總司令。盧先生一生擇善固執,秉性剛勁,嫉惡如仇,不見容於虛矯僞詐的世界。對於他當上署長的造化,自認爲「這是老天爺與長官的厚愛,人生至此,於願足矣」。所以在接任署長之初,即明白表示「時間到了就退休」。十八個月後屆齡,雖經長官一再挽留,爲遵照諾言,樹立典範,以身作則堅持交棒,成全了自己的晩節。他於八十四年五月一日退休...
-
山东流亡学生中,知名度高唐尧忠。三十八年六月里,广州渡海澎湖城。师生男女八千众,澎湖岛上扎了营。细心师长安排下,马公子弟学校成。理应学生进学校,军中阻挠难成行。卅九师长韩凤仪,澎湖司令李振清。二人联手组军队,挑选男生去入营。澎湖大院整编队,强迫大小都当兵。尧忠当时个虽小,立论是非陈述情。滔滔不绝理由在,广州协议定得清。未成年者不入伍,继续学业期有成。男生当兵有承诺,半日读书半日兵。高中毕业凭自愿,升学留营自斟情。任何势力不阻拦,协定有人来证明。教育部长
-
流亡学生」这个名词,在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流亡学生被迫害「集体编兵」也是史无前例的。为了中国人的后代子孙幸福,希望它也是绝后的。流亡学生是动乱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的惨痛史剧!「山东流亡学生硏究」(一九四五~一九六二)为陈芸娟小姐就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硏究所的硕士论文。陈小姐的父亲—陈永昌先生为前山东第一联中的学生,陈小姐抱持着为其父亲撰写回忆录的心情写此论文,并为山东流亡学生的历史留下纪录。陈小姐的用心眞是难能可贵、値得敬佩!作者在緖论中阐述撰写该书
-
第十二章 參加南京地區鄉親服務工作第一節 棲霞山小住我隨校抵達南京以後,學校一切準備尙未就緖,無法上課。適小學同學董慶雨兄約我到他家小住,我便欣然接受。董慶雨兄係初小董老師之子,字喜亭,我們從小就很要好,董老師也非常喜歡我。喜亭兄爲了避開家鄕的戰亂,到南京附近棲霞山開設一家小中藥舖,喜亭兄略通中醫,就在當地行醫看病,生意不忙。棲霞山是南京附近一處名勝地,以林園幽靜見長,我住在喜亭兄家,獲得良好的照顧。喜亭兄與一位當地小姐同居,儼然如夫妻,十分恩愛,我在他們...
-
一、復學求助異想天開四十三年,我被政工幹校教育處梁孝煌先生賞識,調任該處編譯官。白天審核教授們的教材內容,夜間則空閒得很。我不願浪費這寶貴的時間,擬至就近之東吳大學插班其三年級的夜間部法律系,以完成我昔日夢寐以求的大學學歷之宿願。不料報名時竟被該校所拒。理由是未聞有警校正科畢業生可插班三年級的規定。我雖例舉以往事例爲証,但均不採信。時本校已在台北廣州街復校,校長是前期畢業的梅可望學長。十六期留校的陳子美學弟,劉培漢大哥均在教務處任職。因此我請他們查出此一...
-
山东流亡学生中,知名度高唐克忠。三十八年六月里,广州渡海澎湖城。师生男女八千众,澎湖岛上扎了营。细心师长安排下,马公子弟学校成。理应学生进学校,军中阻挠难成行。卅九师长韩凤仪,澎湖司令李振淸。二人联手组军队,挑选男生去入营。澎湖大院整编队,强迫大小都当兵。克忠当时个虽小,立论是非陈述情。滔滔不绝理由在,广州协议定得淸。未成年者不入伍,继续学业期有成。男生当兵有承诺,半日读书半日兵。高中毕业凭自愿,升学留营自斟情。任何势力不阻拦,协定有人来证明。敎育部长